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未成年人服务网 > 我爱我家 > 家长课堂 正文
为了民族的未来 给孩子们一个无烟的成长环境
2010-04-29 15:17

  放眼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的烟草广告、影视剧中频繁出现的吸烟镜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售烟点……每天身处这样的环境,许多青少年从小就耳濡目染,加入烟民大军。面对严峻的控烟形势,有识之士呼吁:为了民族的未来,让我们为亿万青少年营造一个无烟的成长环境。

  青少年烟民众多控烟形势严峻

  来自中国控烟协会的信息显示,我国现有烟民人数超过3亿,被动吸烟人数是5.4亿。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逐年上升,其中,尝试吸烟率为32.4%,男女生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现象。现在吸烟率为11.5%,其中,男生为18.4%,女生为3.6%。此外,青少年开始吸烟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

  中国控烟协会青少年控烟专业委员会专家段佳丽告诉记者,我国现有13岁至18岁青少年1.3亿,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推论,青少年中有4000万人尝试过吸烟;有1500万人成为现在吸烟者;有6500万人遭受“二手烟”的危害。

  一份针对医学院校学生的调查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我国青少年控烟形势的严峻。北京大学医学部王涛教授对北大医学部、浙江大学医学部、兰州大学医学部学生的调查显示,三校学生的吸烟率为5.05%,且吸烟率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高。

  影响青少年吸烟的主要因素

  控烟专家们指出,烟草企业的促销赞助活动、影视中明星吸烟的形象诱惑、烟草制品轻易可得及学校和家庭中的有烟环境,成为影响青少年吸烟的主要因素。

  据段佳丽介绍,国外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得知香烟品牌第一位的途径是广告和影视,以烟草企业或企业集团冠名的间接烟草广告宣传效果非常明显,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成年人的三倍。还有研究表明,看到的烟草镜头的数量与青少年吸烟率之间有剂量反映关系,看到的烟草镜头数越多的青少年吸烟率越高。

  段佳丽表示,目前,我国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限制影视剧中的烟草镜头。烟草镜头暴露的情况不容乐观,影视剧中基本没有控制烟草的宣传。而且,这些影视剧中的烟草镜头大多发生在公共场所。影视剧中将吸烟作为一种稳定情绪、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改善人际关系的工具,是对吸烟行为的美化,误导了青少年。

  专家们特别强调,烟草制品的轻易可得助长了青少年的吸烟行为。据统计,目前我国销量前3位卷烟的价格均为每盒5元以下,大部分青少年买得起烟。北京市的调查显示,每所中小学校周边平均有2个卷烟零售摊位,91%的学生家庭周边200米内有售烟点,90%以上的青少年在买烟时从未遭到拒绝。

  此外,学校和家庭中的有烟环境也是影响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家长吸烟孩子更容易吸烟。如果父母都吸烟,子女成为吸烟者的比例比父母都不吸烟的高一倍。

  多管齐下,全面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

  专家们认为,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加强控烟才能确保青少年的美好年华。

  综观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实施青少年的控烟措施。英国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控烟措施,在学校普遍开展了吸烟反对计划;美国的高中男生现在吸烟率从2001年的29.2%下降到2005年的22.9%;日本规定教育场所、学校内必须实施禁烟,还将防止吸烟教育加入到小学的体育课中;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政府在2005年颁布了禁烟法令,规定距离学校以及儿童活动场所10米的范围内都禁止吸烟。关于购烟年龄,许多国家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在我国,广告法、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烟草专卖法等法律法规对在青少年中控制烟草有明确规定,学校控烟活动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条文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存在较大差距,部分法律法规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理事、北京大学医学部控烟办副主任丁磊说,目前没有全国无烟学校标准,各地无烟学校推广工作进度不一。另外,还缺乏全国性青少年烟草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段佳丽、丁磊等专家建议,应积极推动立法工作、建立政策性支持;加大净化影视烟草镜头的力度,出台限制烟草镜头暴露的法律法规;根据烟草、色情、暴力等镜头暴露情况建立分级制度,采用严格的影视剧审批制度;严格限制有关影视作品的海报、宣传媒介中的吸烟形象;加大对现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采取切实措施,禁止向儿童青少年售烟,禁止儿童青少年吸烟。(记者李江涛)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安蔚
 
  多彩班博  
祖国在我心中
妈妈 您辛苦了
天津意式风情街
安全自护小常识
  博文推荐  
·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彩博文推荐:我爱祖国 我要争当好儿童
·小贴士: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十二种方法
·讲故事:听听5个受益匪浅的寓言小故事
·美德培养: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图文并茂  
青春期酗酒的危害
青少年要防范毒品
过早骑童车毁腿型
儿童口吃四个因素
 
关于我们 | 关于班级博客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