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未成年人服务网 > 资讯快车 正文
“快乐学习”就这么难? 孩子为啥烦自己的“工作”
2010-01-29 13:04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提出‘快乐学习’原则的大教育家。现代研究也表明,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效果最好,比如,有兴趣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呈现时,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能够学以致用时,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上述因素缺失,孩子的厌学情绪就会慢慢滋生。”

  1月16日,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卢红分析说:“孩子厌学通常与自身心智性格、家庭、学校或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有时甚至综合了各种因素。”

  苦学引发心理倦怠。

  学习本身是个复杂、艰苦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并伴随着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难免会产生心理疲倦感。现在的孩子从一入学开始,就背上了超重的课业负担。每日更新的知识挑战,疲于应付的试题作业,步步紧逼的升学压力,让一些孩子丧失自主求知欲望,把学习当成巨大负担,产生强烈的厌烦情绪。

  学习无望,破罐破摔。

  有的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差,成绩跟不上,几经努力却始终无法突破。不断的挫败感严重磨损了孩子的自信心,加之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和同学的鄙视,导致孩子精神苦闷,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最终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贵在自觉与坚持,而只有学习兴趣才能最有效地维持这种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很多家长往往忽视了从小对孩子进行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在小学阶段,学习压力小,学习任务相对简单,孩子一般不需太用心也能完成课业任务,此时,学习兴趣对成绩的影响还不明显。进入中学,学习压力加大,学习内容日趋复杂,这就需要浓厚的兴趣来维持长时间有效的学习。此时,如果孩子仍然不能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满足感,就很可能将兴趣转移到课外甚至一些不良社会活动中,比如沉迷网络游戏,过早恋爱。

  学习目的不明确,内在动力不足。

  有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而学,认为读书是为了老师或家长,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也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憧憬。有的孩子受社会现实和不良风气影响,对学习产生消极看法,如一些农村地区出现的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只顾眼前利益,说出“某某家孩子高中没毕业就当了老板、做了官儿”“某某家孩子因读书耗尽全家积蓄,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之类的话,这都会让孩子精神迷茫,积极性受到沉重打击。

  孩子耐挫能力差。

  现在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沉溺在家里人众星捧月般的呵护中,没有受过任何挫折,没有遇到丝毫不顺心的事。家长在生活中过多的照顾和迁就,导致一些孩子心理极度脆弱,如玻璃般易碎。在进入集体生活后,一旦得不到习以为常的呵护,或者碰到一点小的困难和挫折,就会感到巨大的心理落差,讨厌甚至逃避上学。这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表现更为极端,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厌其师而倦其道。

  师生关系是影响孩子成长极其重要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既有“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情感迁移,也有“厌其师,倦其道”的消极情感迁移。在分数压力下,一些老师仅凭学习成绩,就将孩子简单地划入“好学生”或“坏学生”的行列中,对成绩差的粗暴批评、讽刺挖苦,说一些过头话,甚至做出体罚、羞辱学生的过激行为,于点滴中将学生拒于千里之外。一些孩子对老师的教学方法、知识能力和人格魅力不认可,或者因其他偶发因素对老师产生反感,便会“恨屋及乌”,对他讲的课也不感兴趣,严重时发展到对某一学科的厌恶和对学习的抵触。

  亲子关系不适。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不当极易导致孩子厌学、逃学。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兴趣、习惯、思维和视野等内在品质的培养;有的家长权威意识较重,与孩子沟通时居高临下,不懂得尊重孩子,不知道孩子的心理需求,野蛮剥夺孩子的话语权,并将自己的观念和意愿强加给孩子;有的家长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性格、优势,对孩子期望过高,逼得过紧,超出其承受能力,让孩子在学习中饱尝痛苦的情感体验,而很难有成功、愉悦和满足的体验;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粗暴简单,不会和孩子一起探究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一味地进行说教、打骂,将孩子推向“学不好—挨骂—厌学—更学不好—更厌学”的恶性循环中。

  人际关系不和谐。

  同一班级的学生来自具有不同文化、经济背景的家庭,他们为人处事的风格也有很大差异。有些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人沟通、交往,与同学发生矛盾后,又不能正确处理,无形中“落了单儿”,产生孤独感和抑郁感。学习成绩“垫底儿”的孩子,交际能力再欠缺,就更容易被同学“遗忘”,其集体归属感、被爱与受尊重的需要都得不到满足,很容易对学校生活产生恐惧、逃避情绪。

  评价标准体系单一。

  一些老师和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分数,对孩子的体质健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很难做出全面、客观、合理的评价。事实上,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操作、语言等智力各部分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具体表现为某一方面成绩不佳。如果老师和家长不了解这种情况,对成绩差的孩子给予过多负面评价,而对其他优点和特长视而不见,不能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就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自信,催生厌学情绪。(邬帅莉)

 
稿源: 山西日报 编辑: 安蔚
 
  多彩班博  
祖国在我心中
妈妈 您辛苦了
天津意式风情街
安全自护小常识
  博文推荐  
·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彩博文推荐:我爱祖国 我要争当好儿童
·小贴士: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十二种方法
·讲故事:听听5个受益匪浅的寓言小故事
·美德培养: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图文并茂  
青春期酗酒的危害
青少年要防范毒品
过早骑童车毁腿型
儿童口吃四个因素
 
关于我们 | 关于班级博客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