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未成年人服务网 > 社区服务 > 精品社区 正文
塘沽区新村街碧海龙都社区快乐营地指导教师魏连武
2010-01-25 17:16

  热心大教育 关心下一代

  魏连武同志曾在普教、师范从教四十年,遵循陶行知先生:“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精神。他多年来融于社区,整合资源,热心“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落叶护花,甘当“三员”,关心健康成长的下一代。今年6月24日的《今晚报》滨海.塘沽版,曾以“一切为了孩子”为题,发表了他以老年志愿者身份,投身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教育相关报道。

  一、融于社区,整合资源,热心“三位一体”的大教育。

  学校教育是龙头,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平台。这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下一代成人、成才离不开的三个支柱。自1996年底接受了区教育局党委返聘,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以来,八年来一直担任天津市教系关工委委员、塘沽区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区教育局关工委驻会秘书长和新村街社区志愿者的工作。拓宽关工委工作领域,则必须扩展辐射面,延伸大教育。要想发挥龙头作用,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就必须指导好家庭教育,整合好社会教育资源,优化社区育人环境。他被新村街聘为社区“公民道德建设督导员”,应邀做了市民学校、老年大学、家庭学校兼职教员,所讲的《道德健康 美在家庭》一课被评为区市民学校示范课榜首。他的家庭还被推选为区“读书家庭”,参加市“家庭读书演讲比赛”获取了三等奖;个人被评为优秀党员、文明市民、文明家庭及两届邻居节连获“文明楼院”的光荣称号。带头参与宁波里社区“相聚邻居节,说说心里话”的聊天站活动;为上海道居民区“道德法庭”当顾问,出主意;为永顺里社区“社会服刑”青年搞好帮教矫正工作;在所居住的福建里居委会抓门栋革命,同时操持成立了家门口的“道德法庭”警示晨钟的宣传工作,同时主抓了“小公民”道德建设,坚持老带青、老带少,在未成年人安全防范、自我保护基础上,优化了“三位一体”的大教育,净化了社区教育氛围。同时,在新港街新风里、建港村配合新港一小、四小、新港中学等校试点搞了“假期少先队”活动,做到了“学生离校不离教”,总结的《发挥老同志优势,推进社区教育》经验,在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山西运城召开的华北地区工作协调会上,做了研讨交流;杭州道街新园里、文安里居委会,配合广州道小学总结了《街校携手,资源共享》、《共识合力,营造社区育人环境》的经验,做到了“学校放假,社区开学”,受到了家、校、街一致好评。2001年10月就在“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大会交流。所在塘沽区教育关工委1995-1999年连续两届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同年还被评为市教系关工委先进集体。2000年10月被评为“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中关工委朱琳同志亲自为其颁发了奖章。2003年12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0年至2003年担任区青少年绿色承诺行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工作,推动青少年“播绿护绿 美化家乡”过程中,参与了市关工委“环保书画展”,先后创设了六所市“绿色学校”、二十所(次)“绿色承诺行动先进集体、17名优秀指导教师、5所支持单位、两万名“优秀学生”、六位有特殊贡献的老同志。塘沽二中82岁初子嘉老师增选为“有特殊贡献”老教师,在学校近三千余名师生大会上佩带上奖章,受到了全场热烈掌声。其间,塘沽六中领导带头,师生员工远离不文明行为,“率先除陋习 首创无烟校”;推动了全区环保“创模”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的“细胞工程”和塘沽关工委老干部、老教师一道以“大手拉小手”、“老少齐共建”活动,让家乡水更清,草更绿,花更美,天更蓝。

  与区家庭教育咨询培训中心配合抓好家长学校讲课,调整“亲子关系”;关工委老同志侧重立足社区,抓好隔辈人家庭美德的建设,推动“四老”科学教子。参加杭州道街家教领导小组和讲师团活动,搞调研,拟检测卷,下社区居委会授课、座谈,参与过向阳、三槐路、新港、新村、杭州道等多个街道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家长学校教学研究和讲课。本人以自身说法,推进了“重家教、立家规、正家风、操家务、变家貌”的“五家”活动,蹲点三槐路街和郭庄子小学(原于家堡小学)“坚持学校主渠道,社会教育靠街道,探讨童心促家教,军民共建办军校”的可行性操作方案,启发引导家长订立《家教公约》。取得了“学校-家庭-社区”“品”字型“三位一体”,“互助、互促、互利”的显著成果。所辅导的学校、学生在多方配合下,几年来,从无一人进过“游戏厅”,学校附近多家游戏厅老板因生意过于清淡,难以为继,最终不得已相继关门“大吉”。

  二、落叶护花,甘当“三员”,关心健康成长的下一代。

  1996年底,既应聘担任了“少年法庭”陪审员,又开始调研备课以《我为滨海新区做奉献》为题,组建关工委宣讲团,成为首位宣讲员,同时作为社区辅导员,学做信息员。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下一代健康成长发挥余热,真诚关爱。

  1999年区人大推荐自己在少年庭当特邀陪审员基础上,又当了人民陪审员,先后陪审、监护共介入办案三十余件,加之跟踪帮教,为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先后六次深入天津第二监狱及天津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塘沽籍服刑、少管人员进行帮教,配合接出监狱在押人员组成的“心声”演讲艺术团,为区内师生汇报演出;还曾接出过服刑表现好的人员回塘参观家乡巨变,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本着“公平、公正、不公开”原则,“寓教于审”对东北来塘打工的16岁纵火犯罪嫌疑人,其父母均被歹徒纵火烧死,他的心灵受过创伤,来塘纵火烧了一家小卖部并写了威胁信敲诈钱财。依法审理后进行人情性帮教谈话,他表示接受教训,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主动提出用仅有的父母遗产赔偿被害人,用活生生案例为人大代表、陪审员和海军后勤学院官兵搞了观摩法庭。近期又以社区志愿者身份参与了社区对监外服刑人员,开展人格和心理的矫正工作,特别对参与群殴,监外执行的小青年姚X进行普法知识教育和帮教矫正举措的落实,这一“个案”实验研究,对以生动案例和走进大墙帮教访谈所得实例,积极的探索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更充实了法制教育内容,向全区中小学校长、保卫干部及红桥区来塘部分老师所做的《以事论理、明理导行——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题法制报告,受到师生及社会好评。连续荣获了区优秀陪审员、局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区“三五”学法、用法先进个人以及市保护未成年人优秀公民的光荣称号。2002年7月经新村街工委推举受聘与八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道担任了“塘沽区公民道德建设督导员”、区纠风办“纠风监督员”、社区“道德法庭”法律、道德指导员,提高了“德与法”的自律、他律“律商”,推进了“三德”、“三文明”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践行。

  就中央对天津市的定位,实践“战略东移”,发展滨海新区建设环渤海现代化港口城市战略部署,依托区、局关心下一代组织,参与组建了关工委宣讲组。搞调研、查资料,撰写讲稿,搞试讲,以宣传滨海新区专题讲座为切入点,成立宣讲组,当了第一名宣讲员。几年来,八名德高望重精力旺盛离退休教师深入七十多所学校及社区市民学校,举办了一千八百一十二场报告会、恳谈会,受益听众达一百二十七万多人次。《天津老年时报》、《中国火炬》杂志和原《塘沽报》均以《播种真善美,浇灌文明花》为题,报道了区、局关工委宣讲组工作成绩斐然,受到各界赞扬。本人参与宣讲活动三百八十一场,曾为滨海职业学院、第十幼儿园、区聋哑学校等五十余所中小学,七个街道十余所社区市民学校、家长学校、消防18中队等单位及北京朝阳区、天津红桥区、南开区来塘游览师生及天津第二监狱、未成年人管教所塘沽籍服刑人员、管教人员以多种形式进行过演讲活动,累计听众达二十万六千余人次。

  当好辅导员,学做信息员。配合区集邮协会,开展了集邮讲座和实践活动。集邮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获得多种大奖。新村辖区的实验学校、塘沽二中成了全国97所、市3所学校中的两所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的最高荣誉。配合驻塘部队干休所与六所学校、七位优秀困难学生结成对子。坚持七年如一日,扶困助残,帮四肢重残沈旭如期圆了上学梦,顺利升入中学,并获得“海杰学校”终身免费参加计算机培训。他获取了市级、全国级技术培训,设计的“电脑画页”获取了市儿童图书馆征文绘画大赛一等奖。他与28名学生,坚持通信通电话,说“心里话”,搞心理调整,建立了“忘年交”关系。同时,注重与书报结友,学习“充电”。几年来,搞了20余本专题简报,整理编辑了203份讲稿。向《中国火炬》、《天津老干部》、《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老年时报》、原《天津渤海报》等十来种报刊,发表了关心下一代及老龄工作信息报道等二百一十余篇。在推动“品”字型“三位一体”、“学习型社区”的大教育和关注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过程中,试做社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安全防范、自我保护的咨询,充分“放电”。多渠道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告诫未成年人“一时取胜在于力,千古胜利在于理”这一深刻的处事哲理。在全面奔小康的征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理智的、主动的提高生活质量、学习质量和生命质量。坚持“老少共建”,做到“资源共享”,让夕阳更灿烂,朝阳更辉煌。

 
稿源: 天津市未成年人服务网 编辑: 赵晶
 
  多彩班博  
祖国在我心中
妈妈 您辛苦了
天津意式风情街
安全自护小常识
  博文推荐  
·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彩博文推荐:我爱祖国 我要争当好儿童
·小贴士: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十二种方法
·讲故事:听听5个受益匪浅的寓言小故事
·美德培养: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图文并茂  
青春期酗酒的危害
青少年要防范毒品
过早骑童车毁腿型
儿童口吃四个因素
 
关于我们 | 关于班级博客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