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未成年人服务网 > 资讯快车 正文
“第三只眼”帮助孩子捡起细节中缺失的道德
2010-01-18 10:48

  “人的自尊是来源于对我们自己的评价,特别是在集体里面,当想到别人怎么看自己的时候,就会产生的一种感受。”这是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在第六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时,与中国文明网的广大网友探讨自我意识时对自尊的理解。显而易见,自尊是自我意识中最敏感的部分,是爱己的表现,是客观低调对待自己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周围人的评价是对自尊自爱的肯定和价值的提升。那么,这种高尚的人格品格要归功于道德情操的修炼。

  针对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群体来讲,道德教育的内容显得尤为细致和全面。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虽然学校开设了德育课、思想品德课等规范学生的行为,但是这种耳提面命式的教育培养了一批会背、会写,却不会用、不会做的孩子,家庭教育也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和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种重智轻德的单一封闭式的教育,使得道德在面对社会大环境时显得苍白无力、尴尬无助。倘若使孩子继续忽视生活细节中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那么,最后赢得的就未必是掌声,或是唏嘘之声。

  那些韵律不齐的声音,令很多家长和老师都难以解释其根源:课后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言语诋毁同学、出口成谎、借钱成瘾,甚至还有一些中国留学生把侥幸的“不够体面”的节约电话费的方式“普及”到国外,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形象和当地人的利益。当你没有尊重别人的时候,别人对你的评价也就会略显苛刻,自然而然,你的自尊也就不能得到广泛认可,“阿Q胜利法”仅仅受用于你自己而已。当社会把精彩的一面展示给孩子们的时候,其自身也有不断修正的功能。换言之,我们又应该感谢社会中存在的这一种“觉醒意识”。

  笔者乐观的认为,它是在家长、老师和学校制度约束不到的地方,帮助孩子自觉地规范自身行为的“第三只眼”。它是来自周围人对你的评价和反馈,来自周围环境对你的影响和约束,它是社会中“潜伏”的一种基本的道德意识,这些相互反馈和相互作用的影响又是从书本中学不到、老师家长教不了的,因此,它起的作用是与家长、老师和学校同等重要的。今年11月底,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对这五年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和积累的宝贵经验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总结。我们看到,近些年国家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关爱特殊未成年人群体、提供优秀文化产品满足未成年人精神需求等方方面面的努力和投资,使孩子在接触多彩世界游戏的同时,也融入了多彩世界的游戏原则。

  有句广告词说的好:“让孩子有自己的‘抵抗力’”。上述的原则也就意味着社会中的“第三只眼”,不仅帮助孩子建立起自身的“免疫系统”,而且能够让他们自省自身行为点点滴滴的细节。当然,道德教育绝不能单靠书本、课堂、老师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利用孩子以外的家长、学校还有其他成年人以及整个社会等各种教育资源,共同建立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道德氛围和道德环境。

 
稿源: 中国文明网 编辑: 赵晶
 
  多彩班博  
祖国在我心中
妈妈 您辛苦了
天津意式风情街
安全自护小常识
  博文推荐  
·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彩博文推荐:我爱祖国 我要争当好儿童
·小贴士: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十二种方法
·讲故事:听听5个受益匪浅的寓言小故事
·美德培养: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图文并茂  
青春期酗酒的危害
青少年要防范毒品
过早骑童车毁腿型
儿童口吃四个因素
 
关于我们 | 关于班级博客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