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未成年人服务网 > 家长网校 > 孩子心声 正文
妈妈 我想听你说你爱我
2009-03-03 10:29

  妈妈,我想听你说你爱我。当了你三十多年的女儿,仅有这小小的奢望,妈妈,你为什么不给我?

  小时候,妈妈留给我的印象就是虎着脸,一手拿着笤帚疙瘩,一手指着我:“说,还敢不敢?”,而我就像刘胡兰,面不改色心不跳:“你打吧,你骂吧,越打越骂我越不服你。”于是,新一轮的暴风骤雨接踵而来,而我可能被打得痛哭不止,也可能被骂得狗血喷头,却绝不嘴软。或者,接下来的几天,我与妈妈开始了冷战,爸爸忙里忙外搞“外交斡旋”,饭桌上冲我挤眉弄眼,私下里趁机发泄对妈妈的不满,然后话锋一转:“你妈妈也挺可怜,把她气坏了谁给咱做饭?”软磨硬缠,在一周之内,我会鼓着腮帮子找妈妈承认错误,妈妈照样一通大道理讲来,我照样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然后照样惹她生气。

  我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叛逆。妈妈不允许我随便跟陌生人出去玩,我会绕山抹岭的跟着大孩子乱跑;妈妈不许我结交不良朋友,我会跟着坏小孩学骂奶奶学偷地豆;妈妈教我好学上进,我会学着五叔的女儿看琼瑶小说武侠小说浪费光阴;妈妈盼望我成才,我却极度厌恶上学。两个个性强硬的人碰在一起,自然火花四溅。我总感觉,是因为我的弱小妈妈才想起就打想骂便骂。今天想来,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教育方式欠妥。打骂教育在小皇帝盛行的年代显得那么另类,让人匪夷所思。何况在别人的眼中,我是真正的乖乖女,邻居均以我为孩子的榜样,妈妈的大棒相向倒为我聚拢了不少的人气,也助长了我与妈妈抗争到底的决心。

  后来,慢慢长大,出外读高中,念大学。最初的意念中,那应是一段轻松快乐的时光,至少离开了妈妈的管束。可是,生活的难题让我分外想念妈妈。因为,一直是妈妈在照顾我的吃与穿:我从小挑食,妈妈只做我爱吃的菜,我对食堂里的菜不感冒;妈妈帮我洗头一直洗到我初三,然后我剪成短发;衣服也因为妈妈的一句“你怎么洗得不干净”而使我顺理成章的变成甩手掌柜。特别是在省城的那两年,由于水土不服,受不了热,我一度消瘦,回家后妈妈细心的伺候我,女儿变胖才是她最大的愿望。

  其实,那个时候,妈妈很难。她的老寒腿已经折磨她多年,而爸爸又在我高考之前病倒,一年365天她要天天为爸爸熬草药,还要好言好语的劝爸爸想开,但她仍坚持每周为我写一封信。她的文化水平只有小学4年级,字很不好看,曾被我拿来笑过,现在想来我是多么的无知,枉费了妈妈的一番真情。

  大学毕业,我被她强令回了老家,很不情愿的侍奉膝下。从此,每周要陪爸爸上医院检查。爸爸喜欢察颜观色,看出我的不乐意,就跟妈妈说。妈妈劝我:“你爸的病很重,人就像小孩一样,你将就他吧。”可我常常阴奉阳违,尤其是爸爸爱干涉我的婚事,令我反感异常,父女俩为此常闹矛盾,妈妈又扮演起调节者的角色,每次我都认为她在袒护爸爸,在心底多了一层隔膜。直到2004年爸爸意外去世,我才知道妈妈的话真的很对,如果我早听一天,对爸爸再温柔一些,也不会有今日的悔。

  如今,妈妈也去了。生前,她一直与寂寞为伍。爸爸走后,她完全封闭自己,爱我犹如独占。我结婚的时候,妈妈曾经闹过一场,起因只是害怕我离开她。婚后,我与丈夫陪着她,但她总觉得我对她不够好,女婿抢了自己的女儿,我怀孕的时候也曾为此伤心流泪。儿子出生后,妈妈爱他如眼睛心肝,不想孩子离开自己半步,自然与亲家母关系也紧张。后来,我开始上班,搬来新房子住。妈妈固守老宅,坚决不来,理由是爸爸留下遗言,不许丢下房子。我只好为她请了保姆,但她始终不快乐。每天下午6点钟,雷打不动要听外甥的牙牙学语。每次回家,儿子就长在妈妈怀里,即便我走后她大病一场也不舍得放下孩子。每次抱孩子离开家,她都会拄着拐杖,将我们送到门口,然后在那里长久的凝望我俩走的方向。

  妈妈一生不会说好听的话,一辈子没有夸奖过自己的女儿,即便在病重期间,我问她:“妈妈,我对你好不好?”她也会清晰地回答:“你对我不好。”是的,我相信,所有的儿女做的再多也还不了父母的深恩,尤其是我。

  只是,妈妈我想听你说你爱我,你为什么不给?电话录音里你和儿子的笑语历历在耳,可我今天该把电话打给谁?稚气的儿子天天念着“大大,大大”,那是对你的称呼,我该怎么带他回到我们空荡荡的家?

  大爱无声。妈妈我知道你的爱已经深入骨髓,随血脉传递,放心吧,我会和儿子好好的承载你的爱,开心幸福的活着!请你安息。

 
稿源: 新浪育儿 编辑: 赵晶
 
  多彩班博  
祖国在我心中
妈妈 您辛苦了
天津意式风情街
安全自护小常识
  博文推荐  
·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彩博文推荐:我爱祖国 我要争当好儿童
·小贴士: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十二种方法
·讲故事:听听5个受益匪浅的寓言小故事
·美德培养: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图文并茂  
青春期酗酒的危害
青少年要防范毒品
过早骑童车毁腿型
儿童口吃四个因素
 
关于我们 | 关于班级博客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