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未成年人服务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中小学综合实践遇尴尬 家长认为是浪费时间
2008-11-19 10:04

  小学生变身小农夫,在教学楼上学种菜——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受到学生欢迎,家长却表示“浪费时间”。记者昨从武汉部分中小学获悉,虽然“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列入中小学课表,但目前,这一课程普遍遭遇活动场所缺、家长不理解、资金投入不足等尴尬。

  课间的铃声一响起,汉口一小学五年级学生刘威就一溜烟跑到了教学楼顶楼的平台上。“油菜长大了,我得去‘种植园’剔苗了。”小刘说,剔苗就是按一定规律拔掉太密的苗,让剩下的好苗能享受到更充足的光照和营养。这些知识,他都是在“红领巾种植园”里学到的。

  一年前,科学课上的一次调查让学校花坛变成了“种植园”。“很多孩子以为花生的果实挂在树上,番茄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红红的。”该校科学老师说,“种植园”给孩子们补上了很好一课。

  “类似的实践活动很受学生欢迎。每天放学、下课,都有很多学生主动到‘种植园’除草、浇水,一只蚯蚓都能引来一堆孩子围观。”该校校长说,由于场地有限,“种植园”面积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所以,各班要先拿出种植方案,“竞标”成功才能领到“责任田”。“从一年的变化来看,‘做中学’的效果好于单纯‘满堂灌’,现在,学生变得爱提问了,也喜欢与同学讨论问题。”

  然而,受学生欢迎的实践活动,武汉市许多中小学却没有条件开展。政府对实践活动还没有专门投入资金,而“一费制”也不允许再对学生收费。开展活动的费用该由谁支付,就成了问题。另外,许多家长宁愿让孩子多上两节语文、数学课,也不愿意让他们参加活动。磕磕碰碰谁来负责?这些问题都制约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

  目前,武汉一些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只能带学生到田里认蔬菜。对此,全国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单洞新村小学吴贤峰老师认为,在资源不足的条件下,这是一种有益尝试。但是,“做农活、打磨零件,学习这些小技能不是教育的目的。”吴贤峰老师说,哪怕只种两棵蔬菜,也有长得好的,长得不好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学习具体知识就不再是难事,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初衷。

 
稿源: 荆楚在线-楚天金报 编辑: 赵晶
 
  多彩班博  
祖国在我心中
妈妈 您辛苦了
天津意式风情街
安全自护小常识
  博文推荐  
·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彩博文推荐:我爱祖国 我要争当好儿童
·小贴士: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十二种方法
·讲故事:听听5个受益匪浅的寓言小故事
·美德培养: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图文并茂  
青春期酗酒的危害
青少年要防范毒品
过早骑童车毁腿型
儿童口吃四个因素
 
关于我们 | 关于班级博客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