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未成年人服务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诵读:一条开满鲜花的通道(图)
2007-12-20 16:55
  诵读与“新经典”

  记者:经典距离现在孩子的生活十分遥远,有些经典艰涩难懂,是不是所有的经典都适合孩子们阅读?我们是不是有点一厢情愿?

  李振村:经典中确实有一些沉闷艰涩的文本,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就是对文本加以甄别,选择那些既温柔敦厚又情趣盎然的作品推荐给孩子。

  我们“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提出了“新经典”的概念。

  “新经典”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不是所有的经典都是最好的,适合孩子的成长需要才是最好的。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我们提出了下面一些元素:

  第一,“新经典”是传统的、民族的。比如“论语”,比如唐诗宋词,比如四大名著,比如一些流传千古的美文,这是“新经典”的基础,是涵养民族精神的“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品,应该让孩子们反复诵读。

  第二,“新经典”是多元的、开放的。“论语”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是经典,传统京剧唱词是经典,成语典故是经典,甚至民俗文化中的对联、灯谜也被我们纳入了“新经典”的范畴。

  第三,“新经典”是鲜活的、成长的。经典当然是历史的,但历史和现实之间并没有鲜明的“边界”:昨天的历史就是曾经的现实,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因此,经典不意味着凝固和僵化,真正的经典应当是一条河流,在悠悠岁月里穿行,不断吸纳最新的思想小溪,荡漾着生活的真实浪花。

  第四,“新经典”应当是优美的语言典范。思想的启迪固然重要,但我们同样重视语言的精粹和优美,没有孩子们喜欢的优美的语言外衣,思想的力量就要大打折扣。

  诵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记者:前不久,我参加了你们编辑部和课题组召开的“全国第三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会”,在大会开幕式上观看了小学生用歌唱、舞蹈、朗诵、短剧等形式再现中华经典诗文的魅力,可以说是精彩纷呈,让人非常感动!这种独特的表达形式是你们的一个创造。

  李振村:经典是美的,要让儿童发现、理解和表达经典之美,必须创造各种为儿童所喜欢的、适合儿童特点的形式。我们的实验在全国近200所学校开展,这些学校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诵读课程,步入其中你会认识到,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喜欢经典,那不是经典自身缺少魅力,而是我们引领孩子走向经典的“桥梁”搭建得不让孩子喜欢。

  比如,浙江绍兴市北海小学,推行经典诵读的“本土化”策略,充分利用绍兴的文化资源,读身边的经典,读身边的大师,学生倍感自豪和亲切。

  比如,安徽合肥宿州路小学指导孩子们制作、互赠诗词贺卡,同学们在制作、赠卡的过程中,扩大了诵读量,增加了友谊,提升了贺卡交际的品位。

  记者:这些创造的确让人耳目一新。具体到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你们如何克服孩子对经典的陌生感和畏惧心理?

  李振村:要想真正让经典诵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有几个问题必须注意。

  第一,必须确立每天的经典诵读时光,比如利用早晨正式上课之前,开展“每日一诵”活动,每天15分钟,放开喉咙,大声诵读,书声朗朗,陶醉其中。不要小看这每天的十多分钟,邓云乡先生说:利用语言声音节奏与习惯的自然合拍,会产生非凡的记忆效果。传统习惯就是高声或低声诵读,总之是要读出声音来,这与汉语的音节特征有关,纵使重复几十遍、上百遍,也不会疲劳,而且易于记忆。如能坚持六年,就会出现伟大的成就。

  第二,必须摆脱不理解就不能读的传统观念。私塾教育孩子入学后三年不开讲,而是强化背诵,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儿童的记忆力最强,先强调背诵记忆,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即儿童的生理、心理实际,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古典诗文是情感的浓缩,是文化和历史的凝聚,孩子们全部理解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当下重要的工作是积累、积累、再积累。随着岁月的流逝,阅历的增加,孩子们慢慢就会品出诗文中的滋味。所以说,还是要遵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古训。

  第三,必须摆脱急功近利的思想,倡导“非功利性阅读”。经典诵读是为精神生命奠基的工程,不可能马上见效。要着眼一生,用慢火炖老汤的方式,慢慢熏染孩子的心灵。有些老师今天让孩子学一首诗,恨不得明天就让孩子写诗,这种做法严重摧残了孩子的诵读兴趣,应当杜绝。要让孩子不带“任务”、快乐地阅读。兴趣永远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周国平先生提倡“轻松读经典”,对于儿童而言,更是如此。

  第四,经典诵读不是人生的灵丹妙药,可以包治一切。台湾有位倡导经典诵读的学者,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教育其实很简单,把四书五经让孩子从小背下来就智慧大开了。“只要背一篇《大学》,一千五百多个字,就可以使一个孩子脱胎换骨。”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当代教育就无需存在了。这样的做法和理念,极易把经典诵读活动引入一个死胡同,最后被老师和家长所抛弃。

  因为人的成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仅仅靠某一类内容的学习无法解决成长的全部问题。经典诵读亦然。培育民族精神,涵养人文情怀,奠定文化根基,丰富语文素养,这就是经典诵读的功效。至于孩子的科学思维、艺术体育修养等其他方面的素质,有待于各个学科共同努力,方能铸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稿源: 中国教育报 编辑: 赵晶
 
  多彩班博  
祖国在我心中
妈妈 您辛苦了
天津意式风情街
安全自护小常识
  博文推荐  
·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彩博文推荐:我爱祖国 我要争当好儿童
·小贴士: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十二种方法
·讲故事:听听5个受益匪浅的寓言小故事
·美德培养: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图文并茂  
青春期酗酒的危害
青少年要防范毒品
过早骑童车毁腿型
儿童口吃四个因素
 
关于我们 | 关于班级博客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