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未成年人服务网 > 家长网校 > 网上学堂 正文
重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2007-05-22 14:49
黄秀美

  

  独立性的培养是为幼儿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石。因此,有远见的家长应将培养孩子独立性视为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的主要目标之一。

  曾有一则报道说:我国留学生与外国留学生相比,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独立生活能力和抉择能力较差。追根究底,是家长教育目标和要求不一样。在美国,孩子长到18岁时,就要面对人生,不再依靠父母,自己独立生活,择业,交友等。所以,在孩子年幼时,父母就将独立性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从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穿脱衣服到独立睡觉等方面入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而在我国,不少家长对孩子呵护较多,尤其对婴幼儿,更是事事包办代替,平时很少给他们独立做事的机会。致使许多孩子日后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这是我国家庭教育中应该引起十分注意的问题。

  什么是独立性呢?

  独立性是指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地决策,独立执行自己的决定。幼儿的独立性是其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幼儿独立性发展水平较低,受暗示性较强,容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干扰,改变自己的决定。如他本来想看图书,看见别人在表演区玩得很开心,就放下自己的图书,到表演区去了;又如,独立性强的孩子在活动中敢于发表见解,形成群体中的核心,而独立性差的幼儿则不爱发表自己的看法,随波逐流,总当陪衬,幼儿时的这些表现,如不加以引导,势必影响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很难有大的作为。

  怎样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呢?

  一、给孩子一点自由,让他自己去选择

  家长不必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你可以把“原料”给孩子,让他自己去选择安排。如你告诉孩子:周六可以看卡通、去公园、骑车、搭积木,去儿童乐园等,但只能选择2-3项活动,而且自己安排时间,自己准备好活动所需要的东西,看看孩子怎样做,选择安排本身是一种能力,又是主体精神的体现,要坚持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和安排。

  一个五岁的男孩,不仅把自己活动的小空间收拾得井井有条,还安排时间帮妈妈干点家务,当记者问孩子的母亲“你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怎么这么强”时,这位母亲回答说:“不这样培养,将来他怎么生存?”是的,学会生存就是从小事做起,学会安排时间,安排生活。

  二、给孩子一块天空,让他自己去试飞

  婴儿学步,正是在为前方的召唤,诱人的玩具而克服脚下的困难,艰难蹒跚的迈出第一步,可能会摔倒,但路还是自己走,在摔倒中爬起来,积累经验,终于迈出坚实的步伐!

  大一点的孩子,放开手,让他们去做些事情:如自己买冰糕,到旁边家借点东西,走在自己认为有趣的边牙上…只要不出大的危险,就让他们去做。在实践中,孩子反复体验失败与成功,积累经验,去争取新的成功,独立意识也增强了!

  三、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思考、去解决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周围事物总有一个接一个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启发幼儿去寻找答案呢?是直接告诉他呢?还是鼓励幼儿自己动脑去寻找答案呢?这关系到培养幼儿思维逻辑的大问题。直接告诉他答案,孩子的思维逻辑值是问题找父母,不费心去思考;让孩子动脑筋想办法,寻找答案孩子的思维逻辑便是幼儿题要去探究,此路不通另辟蹊径,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直至找到答案。如“一块蛋糕只能切三刀,就切成八块”怎么办?开始时,孩子总在平面上,切来切去,三刀最多能切六块,怎么办?此时家长略加引导,蛋糕那么高,想点办法怎么办?6岁幼儿立即想到“拦腰切一刀,平面再切两刀,不就切成8块了吗?”这样多次反复,不但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意识,也培养了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克服

  家长们可能会想:现在生活条件那么好,环境又那么顺利,哪有什么困难让孩子去克服呢?

  其实,对家长举手之劳的事对孩子来说却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做好。如一个4岁半的小女孩,想把100多块的积木放回盒里,就费了很大的劲,她开始按自己的想法一一装进去,但最后还剩三块积木,无论如何也放不进去了,于是她把积木都倒出来,又重新装。最后还是有一长条积木放不进去。此时,她急了,让妈妈帮助装,妈妈却提示她:看看图纸,也许会有帮助,因为积木较多,排列不好,肯定装不进去。于是,小女孩又把积木倒出来,第三次参照图纸,终于放好了,它大大地舒了一口气,说:终于放好了!这不但培养孩子遇到困难不气馁,并让孩子知道有困难可以想办法,找书本,找图纸来解决,为孩子搭建学习的桥梁,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

  五、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抓住

  现在许多家长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呵护过多,溺爱过度,从孩子上幼儿园到上小学,从生活到学习,都为孩子安排好,造成孩子依赖家长习以为常,孩子升学、就业都要依靠父母走后门,拉关系,替孩子选学校、选未来,找工作;结婚了,还要靠父母操办婚事,抚养孩子等等,造成孩子对父母只有索取,没有关爱的失衡心理。有项调查,曾问及某小学生:遇到困难怎么办?97%的小学生回答:找老师,找父母。这在国外的孩子中也是少见的。这一切包办剥夺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也障碍了独立性的发展。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危险来了让人抱着走”的人,即使再聪明也不会抓住机遇。这真是有危险了!

  希望家长要培养孩子积极参与的意识,鼓励孩子争取机会,表达意愿,在活动中用于表现自己,如安排练节目的,应积极报名,在各种选拔中毛遂自荐,抓住机会,多参与活动。便获得锻炼得到提高。同时应主动,勇敢地争取承担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敢于面对挑战。小学生也是如此,选队委了,组织活动了,演讲比赛了等等都应积极参与,不得名次甚至失败都没关系,重在参与。

  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去创造,这一切都不是父母能代替的,深深爱着自己孩子的父母们,让您的孩子从小学着自己走路吧!

  (原创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供稿)

 
稿源: 北方网 编辑: 李晓明
 
  多彩班博  
祖国在我心中
妈妈 您辛苦了
天津意式风情街
安全自护小常识
  博文推荐  
·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彩博文推荐:我爱祖国 我要争当好儿童
·小贴士: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十二种方法
·讲故事:听听5个受益匪浅的寓言小故事
·美德培养: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图文并茂  
青春期酗酒的危害
青少年要防范毒品
过早骑童车毁腿型
儿童口吃四个因素
 
关于我们 | 关于班级博客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