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未成年人服务网 > 快乐成长 > 知识E站 正文
趣闻轶事
2007-05-24 16:02

  介子推的故事

  春秋时代的晋国,晋献公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晋献公的第二个儿子重耳为了避免自相残杀,流亡国外十九年。晋国的臣子介子推敬佩重耳的人品,舍命相随,在重耳最危难的时刻曾割股奉君。君臣一起经常讨论救国、治国方略,关系融洽。重耳曾言,如果自己将来能做国君,一定重报介公之恩。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终于打回晋国,当上了晋国国君,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复国之后,大宴群臣,论功行赏,却没有给经常提意见的介子推任何官位和赏赐的东西。介子推不屑与整天在晋文公身边阿谀的小人为伍,更为晋文公复国之后没有施行清明政治感到失望。于是带着老母上了绵山,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有人开始议论了,说晋文公忘恩负义,不用贤臣,晋文公慢慢地也听到了这些议论,他似乎感觉到自己做的有些不对,赶紧叫人去请介子推,才知道介子推已经去绵山隐居了。为了让臣下知道自己不是忘恩负义的昏君,平息人们的议论,晋文公急于找回介子推。他带领群臣来到绵山,寻找介子推。

  绵山涧壑万仞,峭壁嶙峋,山路崎岖,加之介子推有意躲避,怎么也找不到介子推。晋文公心里起急,但也无可奈何。晋文公的手下也是各有心思,有的希望介子推回来,辅佐晋文公治理天下,有的却怕介子推回来,夺了自己的恩宠。一个手下向晋文公谏言说,介子推是个大孝子,大王您派人放火烧绵山,介子推怕伤了老母,一定会出来见您。乱了方寸的晋文公见介子推心切,竟糊里糊涂地采纳了这个主意,命人在绵山上放起火来。时值仲春,风大物燥,烟火吞没了整个绵山。大火烧了几天也没有见到介子推的影子。大火熄灭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宁死不肯出山,已经和母亲被烧死在山顶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想起介子推对自己的忠心和肺腑之语,扶着被烧死的大柳树不禁嚎啕大哭。他让人将介子推母子葬于山岭之上,改绵山之名为介山,“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同时下令,在介子推的忌日,即冬至后105天全国禁止动烟火,只许吃冷食,是为寒食节,以示纪念介子推。

  第二年寒食节的翌日,晋文公到绵山介子推殉难的大柳树下来吊祭,发现被烧死的大柳树上已生出了新的柳枝。他回想起介子推生前希望他复国之后施行清明政治的主张,感慨万千,下令封这棵柳树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从此晋文公整肃政务,发展生产,晋国终于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随着国家影响力的增大,寒食节、清明节的习俗流行于大江南北,唐代诗人卢象赋诗云:“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其实,寒食习俗起源于古代钻木取薪火之制。清明作为一个节气,远在周代也已经确定。寒食节、清明节不过是统治者用国家命令的形式强化了,并流传下来。此后,随着时间的迁移,寒食节的习俗渐渐融入了清明节。清明节成为二十四个节气中唯一具有人文历史的节日,人们在清明之际怀念逝者、祭祀先祖渐成习俗。

  戴柳插柳的来历

  在中国的古代,柳是一直是一个意蕴十分丰富的植物,人们在它身上寄寓了太多特别的含义,这在大量的古诗词中,得到了尤为集中的体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借柳表达了年华流走韵光不再的人生感慨,“西浦唱骊歌,霸桥折杨柳”说的则是主客分别依依不舍的挽留之情,“颠狂柳絮随风舞”暗喻见风使舵、一得志就猖狂的轻薄小人,“者人攀攀,那人攀攀”的章台柳却又指代了寡情少义的青楼女子。

  不仅如此,柳还作为一个习俗,深入千家万户,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那就是清明插柳。

  每年清明,当春暖花开、柳条抽芽之际,蛰居了一冬的古人纷纷换上春服,到郊外踏青。返家时人手一枝柳条,把它插在自家的屋檐下,有的甚至用柔嫩的柳条编成柳帽戴在头上。据说,这是为了驱鬼避邪。在古代,人们认为清明是一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而在佛教中,观世音以柳枝蘸水普渡众生,受此影响,人们把柳视为吉祥之物,所以就在清明时节纷纷插柳、戴柳以避邪。

  对于清明插柳的来历,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传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一度遭受迫害,流亡他乡。落泊时节,介子推始终和他在一起,并对他忠贞不贰。据说有一次晋文公饿昏过去,介子推竟然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给他吃。后来晋文公执政后,介子推不愿为官,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为了逼他出来,派人放火烧山,没想到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株老柳树被烧死了。为了纪念他,晋文公把绵山改名“介山”。第二年,晋文公率群臣上山祭奠时,发现那株被烧死的柳树复活了。于是,他就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清明柳”,又把这天定名为清明节。大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在民间竟然流传下了每年清明插柳的习俗。

  如今,在乡下,人们还是习惯于在清明这天折一枝柳插在房檐下,但在心底里,已经失去了古人插柳时所怀有的那份虔诚和希望。那枝柳条,也不再具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就象春节张贴的春联和鸣放的鞭炮一样,只不过是一种点缀或道具,用以表达这个传统节日的到来和存在。而在城市里,在诸多现代节日的包围下,清明作为一个节日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渐渐成为日历上的一个数字符号,更没有多少人还会记得这一天与柳能挂上什么关系。柳,这种在过往的岁月里曾经风光一时的美丽植物,现在是洗尽铅华,重回它的自然本性了。

  植树节的由来

  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

  解放前,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于北平,1929年移灵柩于南京紫金山,1930年国民党政府曾定3月12日为植树节。

  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

  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绿化祖国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

 
稿源: 北方网 编辑: 张桂玲
 
  多彩班博  
祖国在我心中
妈妈 您辛苦了
天津意式风情街
安全自护小常识
  博文推荐  
·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彩博文推荐:我爱祖国 我要争当好儿童
·小贴士: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十二种方法
·讲故事:听听5个受益匪浅的寓言小故事
·美德培养: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图文并茂  
青春期酗酒的危害
青少年要防范毒品
过早骑童车毁腿型
儿童口吃四个因素
 
关于我们 | 关于班级博客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