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未成年人服务网 > 快乐成长 > 做有道德的人 正文
药圣李时珍
2007-05-20 17:05

  在我国明朝的时候出了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就是被后人尊称为药圣的李时珍。

  李时珍受父亲李言闻的影响,从小对医药知识产生了极大兴趣。在三次参加科举考试金榜无名之后,他决心一生学医从医。他刻苦学习医书,虚心向农夫、渔民、樵夫和药农学习,并亲自品尝百草,广泛收集民间药方,成为一位医术高明,为民解除病痛的名医。特别是,他花费了27年心血编纂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不仅在我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世界闻名。

  药圣李时珍一生献身医药事业,竭尽全力为民解除病痛,值得我们学习。这里,给大家讲几个李时珍的故事。

  金榜无名  决心学医

  药圣李时珍1518年生于湖北省蕲春县,当时叫蕲州。

  李时珍的家在蕲州城东门外的瓦硝坝村。这里是雨湖和袁士湖交界的地方,风景秀丽:山林湖水,交相辉映,鸟语花香,蝉鸣蝶舞。

  李时珍出生的时候,还有一段故事,如神话一般。

  李时珍的父亲叫李言闻。这一天,他带着6岁的儿子果珍和4岁的女儿到雨湖去打鱼,他的妻子就要临产了,打些鱼准备给妻子补养身子。

  李言闻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湖边,太阳刚刚升起。他站在岸边用力把网撒出,那网圆如伞盖,稳稳落入湖面。可是,一网、两网,接连撒了几网,都是空网。他很失望,眼看已近晌午,妻子还在家等着。他决心撒最后一网,果然,网沉甸甸的,准是一条大鱼。可是,网拉上来一看,却是一块白玉石。他想把那玉石扔掉,心想:“玉石呀,玉石,我与你无冤无仇,为什么要与我掺乱?”这时候,玉石竟然开口说话了:“我是来贺喜不是掺乱,先生得子在今天,贵子出世时运转,要想补养贵夫人,只得末网鱼满船。”原来那玉石是传说中的镇水之神。李言闻赶紧撒下最后一网,果然,肥鱼满兜,装满了鱼篓。

  李言闻回到家,妻子就要生了。他忙着挑水生火,宰鱼杀鸡。他满脸流汗,腰酸背疼,不知不觉,合眼打了个盹。在梦中,他看到一朵祥云飘然而至,云朵上站着一头小白鹿,口衔一枝鲜嫩的灵芝草,直奔妻子的卧室。这是,一声啼哭,儿子出生了。全家无比高兴。

  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呢?李言闻想到那块白玉石,说:“就叫石珍吧?”妻子笑着说:“不取玉石的‘石’,应取时辰的‘时’,就叫时珍吧!意思是,这个孩子的到来,便会时来运转,极为珍贵。”这就是李时珍名字的来历。

  李时珍从小聪明好学,四五岁的时候就能背诵不少诗词,后来,在私塾念了几年,很受老师称赞。14岁的时候,李时珍顺利通过了“童试”,成了秀才。父母高兴,亲友称赞,都认为他将来准有出息。虽然李时珍对医药很有兴趣,但他父亲一心要他参加科举,走仕途的道路。

  李时珍按父亲的要求,潜心读书。不仅念熟了“四书”“五经”,八股文和律诗都写的很好。可是,李时珍前后三次参加考试,都未金榜题名。这时,李时珍已经23岁了,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为什么老考不中呢?原来,在写八股文时,他提出“做官应以宋朝的包公为榜样”,为人民做事,除霸安良,铲除贪官污吏。这些主张不为那些考官赞同,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要求,考不中是自然的了。

  考了三次都未考上,第4次还考不考?按父亲的意愿当然还要再考,可李时珍此时实在不愿再去考了。他想,自己不是当官的料,还是从父学医为好。

  父亲对这件事很是为难。不让李时珍再考吧,他不甘心。让李时珍考吧,此时儿子不仅仅心灰意冷,而且咳嗽不止,患上了骨蒸病——一种类似肺结核的病,再考下去恐怕难保性命。

  此时,李时珍写了一封“求父允儿学医”的决心书,其中有诗一首,写道:“身如逆水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畏难”,表达了学医的决心。

  李言闻担心坚持让儿子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会逼出毛病来,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不想再难为儿子,就答应了李时珍的请求,同意他学医。

  随父学医  看病采药

  1540年,李时珍23岁时,经父亲同意,没有再去参加科举考试,开始跟随父亲学医。

  父亲李言闻每天出去给老百姓看病,李时珍就跟随父亲走街串巷,父亲给人看病时,他就在一旁自己观看,看父亲怎样望、闻、问、切。一边听、一边记,最后还为父亲代笔书写药方,有什么疑问就向父亲讨教。慢慢的,李时珍入了点门,父亲就让他先开出药方,然后进行纠正,最后,由李时珍书写药方交给病人。李时珍就这样随父学医,长进很快。

  李言闻看病开药,都是自己采制中草药,以防伪冒、假劣,贻误病人。所以,李时珍也经常随父上山去采药,回来加工炮制。这样,李时珍学到了不少关于中草药的知识。为了采药,他随父亲走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他发现家乡真是风景秀丽,到处草木茂盛,如花似锦。

  李时珍对中草药的兴趣越来越浓。每次随父上山采药,对每种草药的名称、功能、药性总要刨根问底,问个一清二楚。父亲也总是耐心解答,详细解释。有一次,李时珍从书上看到,有一种白花蛇,是一种很名贵的药材,能医治风痹、惊厥抽搐、癣癞等多种疾病。但这种蛇毒性很大,如人被咬,必须立即截肢,否则毒性扩散,必死无疑。书上说这种白花蛇“背有方胜花纹”,李时珍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就去问父亲。

  李言闻没有直接回答儿子,而是让李时珍亲自到山上去捉一条白花蛇,仔细观察,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第二天,李时珍真的到龙蜂山去捉白花蛇了。正好,有一位捕蛇人下山来,李时珍就上前请教。捕蛇人帮助李时珍捉到一条白花蛇,提起蛇头,翻来覆去让李时珍看了个清清楚楚。原来,这白花蛇肚皮上有24块斜方形的白色花纹,这就是书上说的“背有方胜花纹”。他还发现,其他的蛇鼻孔都是朝下,而白花蛇的鼻孔都是朝上。从这件事,李时珍明白了父亲是让他通过实践和观察去学习和丰富自己的医疗知识。后来,李时珍通过自己观察还写出了《白花蛇传》一书,还制作了“白花蛇”酒,专治中风、半身不遂等病。

  有一次,李时珍为一位重伤风病人开药方,以为考虑不周,差一点出了人命,对他震动很大。这天,李言闻上山采药,一位年轻人来求医,说他父亲得了急病。李时珍连忙背上药箱来到病人家里。一看,病人面红耳赤,额头发烫,断定是重伤风,就要病人的妻子煎生姜水服用。病人妻子问,重伤风能不能吃鱼,李时珍进门时看到病人家里有一条乌鳢鱼,随口说:“用生姜煮乌鳢鱼吃没事,只要出汗就好了。”

  没想到,病人喝汤吃鱼之后,不见出汗,反而脸色变白,舌头打结,翻白眼,出粗气,全家人吓得慌了手脚。病人的儿子急急忙忙来找李时珍,李时珍惊出一身冷汗,不知是怎么回事。正好,李言闻采药回来,问清了情况,连忙开了几种草药解毒,很快治好了病。李时珍几夜没睡好觉,反复琢磨,用生姜煮乌鳢鱼,从来没发生过中毒的事,为什么伤风病人吃了会中毒呢?这使李时珍研究中草药的兴趣更浓了。

  李时珍随父学医3年,到26岁时,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再加上他刻苦好学,已经能够独立看病了,而且,医德高尚,很受欢迎。

  求贤若渴  千里拜师

  李时珍的母亲得了病,李时珍诊断是痢疾,就开了几付药让母亲吃。正好,李时珍的表兄卢少樊也得了病,李时珍安顿妻子好好照顾母亲吃药,就赶紧去表兄家。因为路远,李时珍当天没有赶回来。

  李时珍的母亲吃了药,感觉没怎么好转。此时,听到街上有一个铃医走街串巷给人看病的来,就叫儿媳把铃医请进了家。铃医诊断为“虫毒病”,开了几丸中药,并说如有什么问题,可到江边小店去找他。老太太吃了药丸,病情很快好转。李时珍回来见母亲的病好了许多,挺高兴,以为是他开的药见效了。可是,老母亲对李时珍说:“你这个医生只会给别人家看病,看不好自家人的病。”李时珍听了不知是怎么回事,妻子把请铃医的事告诉了他。

  李时珍是一个非常虚心好学的人,对铃医也很尊重,就想去问问铃医是怎样治好了母亲的病。第二天一大早,李时珍就赶往江边小店去请教铃医,可是,铃医已经走了。原来,那位铃医听说那天他是给李时珍母亲看得病,恐怕在名医之门出问题,班门弄斧。因而,第二天早上就买了船票走了。李时珍问清铃医的模样打扮后,赶紧上船去追。到了对岸,坐船的人都散了,他东找西找,看见一个匆匆赶路的人,像是那位铃医,就喊起来。那铃医听有人叫喊,心想自己真的卖药出了毛病,越发跑得快起来。李时珍紧追不舍,那铃医也大步跑起来。不料,一块石头把他绊倒在地,李时珍这才把追赶他的缘由说了出来。

  铃医听了李时珍的话,感动万分。原来只知道李时珍父子医术高明,今天看到李时珍为了得到一种治病的方法,不辞辛苦奔跑,虚心求教的宝贵精神,更是钦佩不已。于是,铃医把给他母亲治病的方法,用的什么药一一说了出来,李时珍详详细细记在了本子上,一再向铃医表示感谢。

  有一天,李时珍在水码头行医时,一个四川商人请他看病。李时珍仔细诊断后,觉得这个人得了绝症,但不好直说,就给他开药,让他赶紧回家,估计不会死在半路上。

  大约一年以后,李时珍在蕲州街上行医时又看见了那个四川商人,很是吃惊。他愿估计此人活不长的。四川商人也认出了李时珍,连忙行礼问候。李时珍看这位四川商人满面红光,毫无病色,就问道:“你的病全好了?”四川商人答道:“全好了!这次来,就是特意向你表示感谢的。”李时珍又问道:“你是请哪里的医生治的?怎么给你治的?”四川商人笑道:“吃的就是你开的药,只不过我们那里有一个被人称为赛华佗的医生,在你的药方上加大了两位药的药量,吃了一个多月就好了!”

  李时珍听了四川商人的诉说,就跟家人商量,要去寻找赛华佗求教。父亲李言闻很赞成他这种求贤若渴的行动。于是,李时珍打点了行李,不远千里来到夷陵州(今湖北宜昌),千方百计打听到了赛华佗。

  当地的人都说赛华佗的医术非常高明,但是他脾气倔强、孤傲,不容易接近。李时珍琢磨半天,觉得自己必须诚心请教,耐心勤快。

  李时珍来到了赛华佗的诊室,看到病人格外的多,塞华佗忙个不停。

  李时珍不声不响地站在旁边仔细观察赛华佗怎样为病人诊病,从问诊、摸脉到诊断、开药,看得非常仔细,还一一记在本子上。李时珍看到赛华佗非常忙累,就主动地研墨展纸、擦桌椅、扫地、斟茶到水,帮助来求医问药的病人。时间长了,赛华佗有点纳闷,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这么勤快,也是来看病的么?

  赛华佗开口问李时珍了:“年轻人,你天天到这里来,是要看病么?”

  李时珍深深鞠了一躬,回答说:“老先生!我不是来看病的,是有一件事求您。”

  “有什么事你说吧!”

  “我想在您这儿打工。”

  “打工?我不需要。”老先生直摆手让李时珍走。原来,赛华佗不久前曾雇佣过一个年轻人,可是又馋又懒,还偷走了先生的钱。

  李时珍央求老先生说:“您就一个人,又忙着看病,顾不上吃饭、喝水。我愿意尽力帮助您一把:扫地做饭、收拾屋子,我都能干,只要给我一口饭吃,不要工钱。”

  老先生说:“你白给我帮工,家里人吃什么呢?”

  “我一人吃饱了,全家不饿。”

  “原来你也是一个人?除了帮工,你还有什么打算?”

  李时珍如实地说了自己的想法:“听说您医术高超,我想在干活之余,跟您学点医道,我想,一个人活在世上,总得学点本事。”

  老先生说:“我才疏学浅,跟我有什么学的?再说,我一天忙到晚,哪有空教你啊?”

  李时珍说:“不用您专门教我,您看病时让我在一旁多看看就行了。”

  “可是,学医很苦啊,你不怕么?”

  “不怕,再苦再难,我都不怕。”

  从那天起,李时珍就开始一边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早起晚睡,一边跟老先生学医,有空的时候,还认真阅读老先生家里的医药书籍。

  老先生非常喜欢李时珍,觉得他不仅勤快吃苦,还勤学好问,忙不过来时,就让李时珍站在旁边帮助开处方。

  有一天,一个身患重病的人来就诊。只见病人面如黄土,颧骨突起,肚子鼓鼓的,病的很厉害。李时珍一边仔细观擦老先生怎么诊治,一边自己思考看应该用什么药。他想,必须用“砒石”作主药,但不能用量过多,因为砒石经过火炙炼煅就是砒霜,毒性很大。可是,塞华佗开的方子里,砒石的用量是李时珍所想的10倍。李时珍也不便说什么,他想,老先生一定能掌握用量,就按老先生的口授给病人开了方子。老先生又让他留下病人,并照顾病人,以便随时观察。

  李时珍把药煎好,帮助病人吃下。过了一会儿,大约一炷香的功夫,病人肚子疼得直打滚。李时珍担心用药量过大,赶紧去找老先生。老先生镇定的说:“不要慌,赶紧给他准备便桶、尿盆,他要大吐大泻了。”

  果然,病人又吐又泻,身子一歪不省人事了。老先生给病人扎了几针,病人慢慢苏醒了过来。老先生又让李时珍给病人熬了糯米粥。

  病人好了,李时珍问老先生:“砒霜毒性很大,您为什么用那么大量?”

  老先生耐心地解释说:“砒霜是有毒,但是也可以治病。我开那么大的量就是让他大吐大泻,不然,量小了不管用。”

  李时珍明白了药有利和弊两方面的作用,用量要根据病情掌握。从此,老先生让李时珍独自坐堂行医了。

  李时珍来了半年多了,老先生一直想与他谈一谈,因为忙没有顾上。有一天,老先生准备了茶点,和李时珍谈了起来。他问李时珍:“你在来我这里之前,是不是一经懂医了?”

  李时珍不好意思地说了实话:“老师,真对不起您,我骗了您。我不是本地人,我是蕲州人……”

  “蕲州人?蕲州有一个叫李月池的医生,挺有名的,他写的书很有用,你回去可以多向他请教。”

  李时珍站起来,对老先生说道:“实不相瞒,李月池是我的父亲,我从小就随父学医了。”

  赛华佗听了,惊喜地说:“原来如此。看你个头不高,心眼还不少。”

  师徒俩人越谈越高兴,已经鸡叫3遍了。老先生嘱咐李时珍说:“时珍啊!学医就得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虚心求教,才能作出一番事业。”

  李时珍也激动地说:“师傅的教诲我一定永记在心里,努力发奋,做一个真正为劳苦大众解除疾苦的医生。”

  关心百姓  救死扶伤

  救死扶伤,李时珍把这4个字看作是座右铭,牢记心中。他一生行医特别关心百姓的疾苦,不仅热心、耐心,认真地为他们治病解除痛苦,而且少收或不收他们的诊费。这里,讲两个李时珍关心百姓,救死扶伤的故事。

  有一天,李时珍带上干粮,背上药篓,要到雨湖南岸的山上采药。他雇了一条小船过湖。但小船穿过一片茂密的芦苇丛时,李时珍忽然听到一阵悲惨的哭声。李时珍吩咐船老大过去看看。船老大不肯,说:“现在兵荒马乱,又闹灾荒,寻死觅活的人多了,还是不要去吧!”李时珍坚持说:“我是个医生,怎么见死不救呢?”船老大自然不愿意去,说:“天底下有难得人多了,你管得过来么?”李时珍说:“这哭声我们听见了,就应该过去看一看,别人有难处时应该关心。”李时珍想了想,又说::“如果耽误了你的营生,我可以多给你船钱。”

  船老大早就听说过李时珍心地善良,扶贫救危,听了李时珍的话更是感动,于是,把小船撑了过去。原来是一位50来岁的老妇,坐在一条破渔船上,怀抱着一个不省人事的女孩在伤心的哭。李时珍经过询问得知,小女孩的父母因为染上瘟疫双双去世,奶孙二人靠打鱼为生,可是,一般的鱼的价钱很低,只有这南湖里的青背鲫鱼能多卖些钱。二人每天落日时下饵,五更时起钩。今天早上,小女孩突然晕倒。

  李时珍跳上渔船,为小女孩把脉,说:“孩子没有大病,就是营养不良饿昏了。”说着给小女孩按摩了一阵,小女孩苏醒了过来。李时珍又从自己的袋子里取出面饼、鸡蛋和水。李时珍一边喂小女孩,一边对老渔妇说:“这孩子补养补养没事。每天用青背鲫鱼熬汤,让孩子吃鱼喝汤,有十天半月就会好起来。”

  小女孩听了李时珍的话,急忙说:“我不喝鱼汤,吃些糠菜就行了,奶奶常说,泥瓦匠住草房,卖盐的喝淡汤。奶奶打鱼是为了卖钱还债,我哪儿忍心吃呢?”10来岁的孩子能为大人分忧,李时珍挺受感动,心想,一定要设法帮助她们。

  老渔妇见孩子好了过来,从篓子里拿出两条青背鲫鱼酬谢李时珍。李时珍再三谢绝,老渔妇说:“你救了我孙女的命,两条鱼算得什么?”李时珍转念一想,有了救助小女孩的办法。于是,李时珍接过了鱼,说:“我很爱吃青背鲫鱼,这样吧,从明天起,让孩子每天到街上卖鱼时给我送两条来。”

  第二天早上,小女孩果然按时送来了两条青背鲫鱼,小女孩放下鱼就要走。李时珍追出门把小女孩叫了回来,把鱼过了称,连同昨天的鱼,给了小女孩4条鱼的钱。李时珍的妻子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青背鲫鱼汤,让小女孩喝了下去。就这样,每天让小女孩喝一碗鱼汤,一个月后,果然病好如初,恢复了俊美如花的少女面容。

  又有一次,李时珍到雨湖对岸的乡间行医。当他走到一座小桥跟前,而木板小桥已被水冲垮。这时,他忽然听背后有人喊道:“你是李先生吧,来,来,这里水浅,我背你过去吧!”

  李时珍转脸一看,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已经来到跟前,不容分说,背起李时珍就趟水过了河。

  过了河,李时珍向那汉子道过谢,才发现那汉子面色灰暗,像是有病。李时珍对他说:“我看你脸色不好,我给你切切脉吧!”

  那汉子说:“我没病,能吃能喝,一顿饭吃3斤肉,喝2斤酒,还得吃2斤饭。”汉子知道李时珍是当地的名医,热心救危扶贫。对李时珍非常尊敬,还是让李时珍切了脉。

  李时珍切过脉对那汉子说:“你的病在筋骨,现在还未发作。我给你开个药方,回去连服3剂,保你平安。”

  几个月后,李时珍行医又路过那汉子住的村庄,想打听一下那汉子的病情。谁知那汉子现在已病重,一家人正哭得死去活来。有人劝李时珍:“不要再去他家了,他家里人说服了你的药不管用,你何必再讨没趣。”

  李时珍心想,越是这样越应该去。

  李时珍来到那汉子家一看,大吃一惊。只见那汉子下身肿大,腿脚肿得如柱,不能活动。一问才知道,那汉子没有吃他开的药,等病重了再吃,不管用了。

  那汉子的婆娘哭着一再恳求李时珍想法给治。李时珍说,当初我开的药是预防的,如果吃了,不至于这样,现在再吃那药当然不行了。好在病还没到晚期,治还来得及。

  那汉子全家听李时珍说还能治好,万分感谢,请李时珍赶紧开药方。

  怎么治呢?其实也不难。李时珍说,把渔湖中的青背鲫鱼加上金荞麦煮熟,吃鱼喝汤,坚持一个月就行。金荞麦是什么,到哪儿去找?李时珍又带着那汉子的家人到山上去找金荞麦。

  那汉子的病就这样治好了。

  奇方巧治  贪官怪病

  李时珍关心百姓,救死扶伤,对贪官污吏却恨之入骨,总是费尽心思整治他们。

  李时珍能治百病的名声越来越大,连县官也知道了。湖口县官得了一种怪病,久治不愈,就差人去请李时珍,并答应如果治好了病,以百两纹银相送。

  李时珍来到县衙,进到内室,看到县官坐在太师椅上,夫人、丫环和管家站立两旁伺候。

  县官见李时珍个子不高,衣着破旧,其貌不扬,就问:“听说你医术高明,能治好我的病吗?”

  李时珍知道县官不相信他,就答道:“草民不知大人患了何病,有何症状?”县官自知理亏,不应问人家能不能治好病,就把病情告知了李时珍。李时珍又把了脉,心中有了数,就说:“你没有什么大病,只是吃人参、鹿茸、鳖甲太多了,补过了头。”

  县官急着问:“我得的是什么病?”

  李时珍说:“您的病一不烧,二不冷,不疼不痒。”

  县官不耐烦了,又问:“我到底得的是什么病?我昼不思食,夜不能眠,浑身酸懒,有没有办法治啊?”

  李时珍不慌不忙的说:“您的病不是胃病,也不是腿病!”

  站在一旁的夫人、丫环和管家也急了,管家说:“您说是什么病啊,赶紧开方我们好去抓药吗!”

  李时珍一本正经地说道:“我说出大人的病症可不要见笑,如果说对了,请大人开怀大笑,等病治好了,可得赏我重金。”

  县官听了,说:“没问题,你要治好了我的病,一分银子也不会少给你。”

  这时,李时珍一脸严肃,对县官说:“您得的是妇女病,我给你开个药方,坚持服用半个月,保证病能治好。”

  李时珍说完,县官夫人和丫环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县官也想,我一个男人家怎么能得妇女病呢,也捧腹大笑。县官非常不满的说:“都说你是神医,怎么能这样说呢?我看你这是愚弄我,一窍不通,你快走吧!”

  李时珍仍然郑重的说:“你的病就是妇女病,你要是不信,这病好不了。”

  县官满脸怒气,大声说道:“不要再说了,你这是拿本官开心!来人哪,把他轰出去!”

  李时珍被衙役推搡着,一边往外走一边说:“大人说我的诊断是笑料,那就笑吧,15天后我来取诊费。”

  李时珍走后,县官一想起来李时珍的诊断就禁不住大笑,家人也笑得前仰后合。每次大笑之后,县官就觉得肚子咕噜咕噜有饥饿的感觉。一开始只是喝点稀粥,几天后也能吃干饭了,晚上也能睡觉了。半个月后,县官吃睡正常,病真的好了。

  这一天,县官全家在庭院里摆席庆祝怪病大愈。管家向县官禀报,李时珍前来讨要看病的酬金。县官对李时珍说:“你并没有开出药方治好我的病,还要什么酬金?”

  李时珍哈哈大笑,说道:“我既看准了你得病,又给你开了药方,你的病才好的。”

  县官又说:“你说看准了我的病,到底是什么病?你说给我开了药方,是什么药方?”

  李时珍不紧不慢地说:“你得得是气闷抑郁之症。”

  县官问道:“那你为什么说我得了妇女病?”

  李时珍又笑着说:“这‘笑料’就是我开的药方、奇方。你的病只有用大笑来治。‘笑一笑十年少’,只有常常大笑,才能排出郁闷之气。不这样说,您怎么能笑呢?您说,您的病是不是这样好的呢?”

  县官听了五言可对,直说李时珍不愧是“神医”,让管家拿出了一千两纹银。

 
稿源: 北方网 编辑: 张桂玲
 
  多彩班博  
祖国在我心中
妈妈 您辛苦了
天津意式风情街
安全自护小常识
  博文推荐  
·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彩博文推荐:我爱祖国 我要争当好儿童
·小贴士: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十二种方法
·讲故事:听听5个受益匪浅的寓言小故事
·美德培养: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图文并茂  
青春期酗酒的危害
青少年要防范毒品
过早骑童车毁腿型
儿童口吃四个因素
 
关于我们 | 关于班级博客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