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未成年人服务网 > 快乐成长 正文
 
9岁孩子盼退休 快乐童年谁夺去?
http://www.enorth.com.cn  2010-05-31 16:02
 

  童年,本应是充满快乐、充满幻想的幸福美好时代,然而,据新华网济南5月30日消息,正在济南上小学3年级的文文每周六要上4个兴趣班,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9点没有一刻得闲,以致9岁的文文十分羡慕退了休的爷爷奶奶,向妈妈提出要求说:“妈妈,我也想退休。”

  虽说童言无忌,但“妈妈,我也想退休”出自一个9岁孩子之口,实在让人心疼。而不容忽视的是,在当今社会,和文文有一样想法的孩子恐怕太多太多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始,一句“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煽情广告,引领无数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刻起,就开始了对孩子的“培养”,不到1岁学识字、学算术,刚会说话背唐诗、学外语,二三岁开始学乐器,四五岁开始读“小学”,到初中就参加大学的外语考试……作业多、考试多、培训班多,这是很多城市孩子每天生活与学习的写照。

  与“独一代”相比,“独二代”则更多地受到父母和老师的限制。从小“吃小灶”,超前掌握了某些知识和特长,成为其他孩子的效法的榜样。也促使更多的人对各种所谓“启蒙教育”趋之若鹜,孩子的学习一再提前。

  很多父母以为这就是早期智力开发,以为这样孩子就可以受益。殊不知这样的教育,其实是以“克扣”孩子满足生理需要的睡眠时间为代价的。这种强迫性早期教育,使孩子没有了童年的欢乐,缺少了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更严重的是可能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杀手”。

  而与城市孩子相比,农村孩子境况更差。刚刚断奶,父母可能就外出打工了,一直到高中乃至大学毕业,都可能难见父母面。缺少天伦乐、缺少父母爱的留守儿童,能幸福吗?可是,父母不务工,谁来养家糊口,毕竟生存第一。

  为了考大学,城里的家长,这营养那补品,村里的孩子有多羡慕,但又不敢奢侈,父母还在拼命打工,自己怎能置亲人的血汗于不顾?意志坚强者,努力学习,力争功成名就。心理稍有偏差,离开学校,走进网吧,违法乱纪,早早加入到了青少年犯罪的行列。

  在一些人人眼里,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并且还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家里的一切都以他为中心,只要用心学习什么都不用操心。而回想自己的童年,吃穿玩都无法与之比较,还得帮父母下地干活、喂猪、放羊。相比之下,现在的孩子们简直到了天堂。可事实并非如此,在心理咨询中,经常有这样的案例,孩子不快乐,幸福感非常低,甚至有的孩子已经有了厌世轻生的念头。

  究竟是谁夺走了孩子的快乐?显然,与我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以成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关。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期望高,试图以孩子童年的付出为未来的学业和生活做铺垫。同时,也与考试的“指挥棒”始终左右着人的培养的现实分不开。

  现在是一个唯升学率的时代,升学率从哪来?是要学生考出来,老师除了压学生,还有啥法?现在是一个就业难的时代,好工作从哪来,没权没钱的家长,只能挤孩子,明知孩子累了,但为了孩子的明天,只能拼命地挤。

  而更让人担心的是,当很多家长都认为,“只要你学习好,一切物质都可以满足你,并且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不用你干”时,孩子形成的个性往往是“好逸恶劳”,缺乏精神寄托。

  实际上,人在解决了基本温饱后,体现自我价值才是最大的快乐。从众多成功和失败例子看,一个能自食其力、充满自信、渴望成功孩子的将来,才有可能拥有快乐的人生。对于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如果我们的孩子都有一颗爱心,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的生命必将会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他们的童年乃至一生才是最幸福的。儿童是世界的希望,是美好的未来,为了他们的一切,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吧。(邱海昌)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安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