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明网
温暖天津文明风 精神建设进行时 天津好人榜 道德模范 志愿者平台·新闻 文明社区 文明单位 文明村镇 公益广告展播·看台 文明有礼 我们的节日 未成年人 班级博客
 
  天津文明网 > 未成年人精神家园 > 伴你成长
古人计时习惯:一夜分五更
2015-01-07 11:01

  古人把深夜称为“三更”和“半夜”,还要从古人的计时习惯说起。

  古人对白天和黑夜的计时和称呼都不相同,白天说成“钟”,黑夜说成“更”或“鼓”,这一点,我们从现在古人留下的钟楼鼓楼上也能看得出来。在古代,城镇都设有钟楼鼓楼,晨起要撞钟报时,所以白天都称为“几点钟”。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除夕夜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就是这个意思。

  夜晚巡夜人员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所以夜晚时间就称为“更”;有的地方是用击鼓方式报时,所以夜晚的时间还称为“鼓”,所谓的“几更天”或者“几鼓天”都是这个意思。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也是源自这里。

  《红楼梦》在大观园里过元宵节那一章中说:“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三更时,贾母听罢女先生的《凤求鸾》;四更时,凤姐儿的笑话也讲完了,元宵节终于‘聋子放炮仗——散了’。”这就是“更”“鼓”用得最为明显的例子。

  古人的一更相当于现在的19点到21点;二更是21点到23点;三更是23点到凌晨1点;四更是1点到3点;五更是3点到5点。三更为子时,正是半夜时分,也是夜间最为寒冷的时候,所以贾母这时说“怪道寒浸浸的起来”。贾府的元宵节闹到“四更”,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凌晨三点左右,可见贾府的元宵节是非常热闹的。

 
稿源:解放军日报  编辑:李悦
  温暖天津文明风           详细>>
无偿献血等于有了血液银行
·第八季“让爱扬帆”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圆满结束
·入户理发成"副业" 陪伴聊天是冬日里的温暖主流
·弘扬雷锋精神 剪报快乐人生
·南开区向阳路街昔阳里社区:共建单位进社区 服务居民形式多
·津沽大地劲吹志愿助老风
·人人学习好人 人人争做好人
  精神建设进行时           详细>>
·蓟州区庆丰村“小探头”成乡村“智”理好帮手
·红桥区河怡花园社区引入社会资源 巧解社区琐事
·人民日报评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
·天津日报评论:创新的“主角”是企业
·天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文明中国”天津行:骑行天津 观文明靓色
·“蒲公英”志愿服务擦亮电力营服“匠心服务名片”
·“水产界的袁隆平”金万昆追悼会在宁河举行
·天津市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主题活动异彩纷呈
·创新的“主角”是企业
天津文明网编辑部电话:022-83606875  邮箱: 滚动新闻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