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天津 | 民生 | 广电 | 津抖云 | 微视 | 读图 | 文娱 | 体育 | 图事 | 理论 | 志愿 | 专题 | 工作室 | 不良信息举报
教育 | 健康 | 财经 | 地产 | 天津通 | 旅游 | 时尚 | 购物 | 汽车 | IT | 亲子 | 会计 | 访谈 | 场景秀 | 发布系统

"津云"客户端
 
  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未成年人服务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提振教育的精气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晋中样本
http://www.enorth.com.cn  2010-01-26 09:20

  从人人都有学上的低水平均衡,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初级均衡,再到人人都能上好学的全面均衡,山西省晋中市在财政并不充裕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保障对教育的投入,大刀阔斧进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将教育均衡发展推向新的高度。这股处处敢为人先、集中力量办大事、穷地方办富教育的精气神,得益于当地深厚的晋商文化的积淀,得益于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的熏陶,更缘于晋中教育人对教育均衡规律、教育本质的正确把握。——编者

提振教育的精气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晋中样本

晋中市榆次区郭家堡乡潇河湾小学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裴晓军摄

  ▲昔日的土坯房建成了崭新的教学楼,曾经遍地黄土的院子变成了花园式校园,在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相立小学操场上,学生们欢快地游戏玩耍。近年来,随着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学校硬件设施得到全面更新,近百名山里娃的学习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裴晓军摄

  ▲山西省晋中市逸夫小学,将综合活动课,以每周不少于2课时的形式固定下来,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牛飞摄

  谈到岳壁三中校长张明星,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岳壁乡梁坡底村的村民都赞不绝口,说他内外兼修、软硬共抓4年就“救活”了岳壁三中,村委会还打算给他和教师发一笔奖金。

  4年前,这所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农村中学曾一度濒临倒闭。片区内每年适龄的学生有200多人,但学校的总人数才170人,其余都流失到好学校去了。教师不会上网找资料,电脑都封存起来,落满了灰尘。

  2006年2月,张明星从县城的平遥实验小学副校长转任岳壁三中校长,经过4年的努力,如今的岳壁三中,在校人数达到600多人,新进和从其他学校交流来了10名任课教师,全部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生,考入重点高中和职校的人数超过毕业生人数的1/6,成为远近闻名的好学校。

  让岳壁三中“起死回生”,有什么诀窍呢?谈到这个问题,张明星笑了笑说:“我哪儿有这么大的本事,多亏了上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好,教师、资金都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才让岳壁三中有了好发展。”

  的确,岳壁三中被“救活”,绝不是个别因素在起作用。晋中推进教育均衡有股敢为人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气神,正是这股精气神,成为救活薄弱校的“灵丹妙药”。

  1.布局调整破解择校难题

  【就区域教育发展而言,学校的布局、规模很重要。在教育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没有好的布局和适当的规模,连办学条件的均衡都无法谈起。】

  晋中位于山西省中部,是晋商精神、大寨精神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明清年间,晋商虽以经商为主,却普遍重视读书习儒,享有“世兼儒贾为业”的美誉;新中国成立以来,晋中的教育发展在山西也一直为人称道,有很多创新的做法和尝试,如上世纪末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等,都在山西省乃至全国走在前列。

  然而,在择校问题上,晋中市也曾经饱受其困。三四年前,与岳壁三中的状况类似,很多农村学校因为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差,生源外流,校长们常常因招生困难而头痛。与此同时,大量农村学生涌入城镇好学校,又造成了城区学校生源爆满、班额超标。

  由于择校,晋中家庭教育支出猛增。晋中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5年晋中市城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659元,其中教育支出497.2元,比2000年的345.2元,增长了44%。2006年仅前三季度人均教育支出就达500元,比2005年增长23.8%。如此沉重的教育负担,令很多家庭苦不堪言。

  如何才能缓解择校难题,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呢?

  “晋中破解择校问题,促进教育均衡,首先是从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做起的。”晋中市教育局局长鹿建平说。据介绍,2002年以前,晋中市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4000多所,其中3800多所分布在农村丘陵地区。“‘单师校’过多,学校布局小而散,战线拉得过长。”鹿建平给记者算了笔账,“在总投入一定的情况下,要照顾这么多学校的发展,教育投入就像‘撒胡椒面’一般,更多的是‘打了水漂’,根本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这时候,教育发展的成本就会转嫁到社会,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

  于是,从1999年开始,晋中市开始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减少学校数量,扩大学校规模。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现场会,提出布局调整的目标和实施规划,并将其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硬指标和硬任务。

  为了保证布局调整的科学性,晋中对每一所学校服务区内未来10多年的生源人口规模都进行了预测,并综合考虑上学远近、师资水平等因素,决定每所学校保留还是撤并。

  在具体的调整模式上,晋中市也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允许各区县因地制宜,采取合适的办法。例如左权县的山区面积广,就采取了“以县统筹模式”,在撤并山区中小学的同时,在县城创办了两所专门招收全县贫困山区撤并学校学生的寄宿制小学,接纳了100多个撤并校的1000多名学生;祁县探索的是“多村联办模式”,将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若干所学校的教育资源,如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等集中起来,走多村联建、联办、联管、联用一所大规模、高标准学校的路子,有效弥补了农村校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此外,还形成了“以乡统管”、“资源重组”、“资源置换”、“学区一体化”等不同的模式。

  经过10年的努力,晋中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已由1999年的3998所减少到2009年的1126所,减少率为72%,小学校均规模由81人增加到260人,初中校均规模由511人增加到728人。全市共有寄宿制中小学317所,超过四成小学生可寄宿就读。

  “校均规模提高了,投入才能更集中,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方才提上日程。”鹿建平告诉记者,“根据出生率不断降低的总体趋势,以及学校规模办学的要求,晋中将进一步减量扩容,到今年计划建设100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其中小学800所、单办初中15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0所。”

 [1] [2] [3] [4] [5] 下一页
 
 
稿源: 中国教育报 编辑: 安蔚
 
       
关于北方网|广告服务|诚聘英才|联系我们|网站律师|设为首页|

Copyright (C) 2000-2019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