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未成年人服务网 > 我爱我家 > 心灵之约 正文
如何培育孩子社会沟通能力
2008-10-07 10:47
  实现对孩子“逻辑思维社会沟通能力”的良好培育

  孩子此时已经开始尝试编织具有目的性的逻辑思维,因此父母应该把握好这个培育良机,针对孩子未来社会生存环境中所必须的“逻辑思维社会沟通能力”进行刻意的培育(关于“社会沟通能力”形成的本质和前提,请父母参阅本书“1-3岁”部分相关章节)。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前提:

  在了解“逻辑思维社会沟通能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以让孩子尽可能获得足够“安全感”为前提;

  孩子本身已经形成了“逻辑思维暂时习惯性外在表现”现象;

  可在生活当中实施的培育策略建议:

  父母陪同孩子吃饭、购物的时候,依据孩子的“暂时性兴趣点”,鼓励孩子点菜,让孩子向售货员询问等,对孩子的“逻辑思维社会沟通能力”予以培育;

  再例如,在和小朋友游戏过程中,鼓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完成自我目的性逻辑思维的实现;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不过多干涉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问题;等等。类似这样的培育策略都是以孩子能够感知到的,生动的生活为前提,在良好安全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经过父母良好的引导才能够实现的。

  在这里我们要提醒的是,在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父母在孩子与社会客观具体信息环境进行接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目的性逻辑思维”目的得以实现的替代作用,以及孩子“目的性逻辑思维”目的实现过程中的转移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真正获得未来社会生存信息环境中所必须的良好的“逻辑思维社会沟通能力”。

  什么是“替代”与“转移”作用呢?我们用下面一个问题加以说明。

  父母经常出现的不良培育引导、提醒:

  当孩子想要玩共享玩具(例如:幼儿园的大型游戏设施、小区或公园游乐设施等)时,父母主动为孩子开辟“道路”—“替代”作用。

  妈妈对正在玩玩具的小朋友:宝贝,让小弟弟玩一下可以吗?他等了很久了。

  妈妈:快来,我们可以玩了,小哥哥让你玩了,说谢谢。

  孩子:谢谢,哥哥!

  当孩子发生状况时,父母主动出面为孩子解决,对问题进行“转移”处理—“转移”作用。

  妈妈:你怎么哭了?发生什么事情?

  孩子只是哭。

  妈妈:哦,是你把叔叔的东西弄坏了是吗?

  妈妈对叔叔:对不起,孩子小不懂事情,给你添麻烦了。

  妈妈:好了,不哭了,叔叔原谅你了,我们回家吧!以后不要乱动别人东西就可以了。

  当孩子不敢实现自己目的性逻辑思维的时候,父母主动帮助,使孩子失去尝试沟通的机会。

  孩子:妈妈,我想要一个气球。

  妈妈:好呀!你去问姐姐要一个吧!

  孩子:你去帮我要!

  妈妈:我不想去,因为你喜欢,你想要呀!自己去吧!没有关系的。

  孩子:不,妈妈去!

  妈妈:这孩子胆子就是小,好吧!你等着妈妈!

  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父母一定要有意识,尽可能的避免。

 
稿源: 《富母之路》 编辑: 赵晶
 
  多彩班博  
祖国在我心中
妈妈 您辛苦了
天津意式风情街
安全自护小常识
  博文推荐  
·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彩博文推荐:我爱祖国 我要争当好儿童
·小贴士: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十二种方法
·讲故事:听听5个受益匪浅的寓言小故事
·美德培养: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图文并茂  
青春期酗酒的危害
青少年要防范毒品
过早骑童车毁腿型
儿童口吃四个因素
 
关于我们 | 关于班级博客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