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未成年人服务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攀比就是从送小礼开始的
2008-09-11 14:20

  梁平县文化镇中心小学,“断臂优秀少年”王彬用左手在黑板写下“老师,您辛苦了”,祝福全国的老师们节日快乐,这份特殊的礼物让众人动容记者徐元宾摄

  《信息时报》9月9日发表了肖余恨先生的文章,题目是“大加炒作教师收礼是道德洁癖”。文章一反社会舆论对教师收礼的不满,认为教师收礼只是简单的人情往来,没有媒体炒作的那么严重。这样的观点我很难接受。

  不错,标题体现的思想有一定道理。对教师收礼不宜炒作,一炒作,人们会从反面解读,大家就感到送礼真的成了气候,不送不行;同时媒体曝光的典型也使人们大开眼界,例如“日本游”之类,让人误以为送礼的规格在提高;总之,炒作得不好,反而为送礼之风推波助澜了。

  但文章接下来所说的“送小礼正常”论调,我是不赞同的。

  第一,肖先生认为“家长给中小学老师送礼已经是泛滥成灾了,这不符合事实。”也许在广州是没有成为风气,但不等于全国各地都是这样。第二,作者认为,老师收点礼是人情交往,这很正常。这话说得太勉强。所谓人情交往,一定是双向的,你见过老师给学生家长送礼吗?还不是利用自己在教育孩子时某些方面的权力,只收不送?第三,作者肯定家长送的都是月饼券之类的小礼,不具有经济意义。这话也太绝对了。我前几天遇到一个朋友,他的孩子读幼儿园。他叫苦说,孩子班上有四名老师,去年中秋每人送了100元钱,今年涨到200元了,这就要800元,相当于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呢。第四,作者说“不送,有不送的权利”。但是别人送了,自己不送,能行吗,家长肯定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被歧视。因此,只要有部分人送礼,就由不得你不送。

  至于文章里讲的一些大道理,就更是气势有余而理性不足了。“似乎家长给中小学老师送礼已经是泛滥成灾了,如不整治,似乎就校将不校,国将不国了。”是的,就是那么多官员腐败,我们也没有“国将不国”。大家都去做小偷,用一句时髦话说,天也塌不下来啊。“老师收点小礼,不会对社会风气的污染增加多少指数;老师不收礼,也不会对净化社会风气起到多少作用。”如此说来,我们就不要提倡什么从我做起了。社会多了我一个人随地吐痰,也不会就“文明”不下去。

  我比较赞成新华社的评论“不能听任送礼歪风在校园蔓延”。理由很简单,教师负有教书育人、传道解惑的神圣职责,学校里的送礼之风危害尤其大,这将把恶习传染给下一代。从这个角度来看,应提倡孩子们向老师送些象征意义的祝福,而实物性的礼品,再小也不宜送,因为攀比就是从送小礼开始的。

 
稿源: 大洋网-信息时报 编辑: 赵晶
 
  多彩班博  
祖国在我心中
妈妈 您辛苦了
天津意式风情街
安全自护小常识
  博文推荐  
·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彩博文推荐:我爱祖国 我要争当好儿童
·小贴士: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十二种方法
·讲故事:听听5个受益匪浅的寓言小故事
·美德培养: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图文并茂  
青春期酗酒的危害
青少年要防范毒品
过早骑童车毁腿型
儿童口吃四个因素
 
关于我们 | 关于班级博客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