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未成年人服务网 > 新闻快递 正文
北川中学老师给学生的一封信:孩子 我要对你说
2008-09-10 10:47

北川中学的教室里悬挂着温家宝总理的题词“多难兴邦”。吴长青摄  

  2008年9月10日,第二十四个教师节。

  对于四川北川中学的师生来说,这个教师节与往年有很大的不同。

  几乎是自发的,同学们用书信的方式,向自己敬爱的老师、包括那些虽然逝去却永远活在心中的老师诉说衷肠,一些老师也给这些经历过苦难变得更加坚强与懂事的孩子们写信。

  这里刊登的北川中学初三4班班主任李艳老师的信,是我们从数十封情真意切的师生书信中选编的。捧着这些文字,我们读出许多感动。可以说,100多天前,那场巨大的灾难让师生们经历了人生巨大的伤痛,但也在一夜间使他们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仅仅是师生,更是最亲的亲人。  

  李艳老师的信摘录如下——

  我亲爱的孩子们:

  你们好!

  我一直有冲动要给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写封信,可是,今天握着这支笔,却感慨万端,不知从何写起!

  这3个多月以来,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教室倒塌、家园摧毁,老师、同学和亲人离散,那一瞬间,安宁熟悉的生活离我们而去。我们与死神擦肩而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我们愤怒,我们哭泣,我们沉默,我们呐喊,但走的还是走了。于是我们在冷静中思索,在灾难中成长,在生活中体会,在不知不觉中收获。

  我们不幸,但我们更是万幸。社会各界敞开胸怀热忱拥抱我们。牛奶有了,衣服有了,书包有了,教室也有了;世界各地的志愿者涌来了,陪我们玩,逗我们开心。我们在这几个月内被爱包围,被温暖融化。是的,所有的人在付出爱之前,都没有想到回报,但我们应该想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我们得到的是一种大爱。因此,我们不单单是学生,我们还是爱的接力棒,我们要怀揣感恩,走好人生每一步。

  看着“北川加油”、“四川挺住”这些字时,你们跟我一样激动吧!但我的孩子们,加油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行动做出来的,需要你勇敢面对困难,需要你脚踏实地行动,更需要你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我们要想到,我们活着的不单单是为个人,还为许许多多亲人、朋友、老师、同学活着,他们没有走完的路我们接着走,他们没有做完的习题我们接着做,他们没有享受完的人生我们接着享受。为了他们,我们必须勇敢地活下去,活出一个样子来,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这样才无愧于那些死去的亲人、老师、朋友,这样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慰!

  在这个班里,有几位同学是我格外呵护的孩子:

  乔鸿、杨波两位同学,在地震中,你们的爸爸、妈妈离开了你们,你们的泪也许早已流干。但我在金秋九月依然看到了你们灿烂的笑容,你们的笑深深感染了我,让我格外开心,也更加放心。不过,我要告诉你们,孩子,你们的人生路与别的孩子相比也许要艰辛得多,因为很多事要靠自己拿主意,所有的路都得靠自己。虽然有好心的阿姨也在资助你们,让你们又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但你们要明白:人必须活得有尊严,别让好心人的爱付之东流,应该用“回报”二字来陪你们走完人生。

  母代全同学,你是一个让我快乐的孩子。我始终忘不了你的笑。虽然你的左手被完全截肢,但你总是把自己的内务整理得最好,让一些同学都要嫉妒了。作业,从没有因此而耽误,每当问到你需要什么帮助时,你总是说:“老师,我真的行!”你是一个强者,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成国强同学,我“接手”咱班的第一天,你就给我来了一个“下马威”:喝醉了酒。还好,当有人说:班主任来了。你还能勉强站起来,不停地说:“下不为例,下不为例……”这是第一次,也希望是最后一次。虽然喝酒的理由很简单:今天是你妹妹的生日,每年的今天都是你给她过,可今天呢?她不在了,于是你用酒来寄托。可孩子,你忘了“借酒消愁愁更愁”。何况在这次地震中,我们中失去至亲的太多太多了,难道我们都要用这种方法寄托哀思吗?坚强些,孩子!这些天来,我一直在观察你,虽然你还是有点调皮,还是有点惹事,但已在逐渐走向成熟了。

  认真负责的生活委员苟小龙同学,正是因为你,我们班的卫生才保持良好,热心的张晓凤、母丹丹同学,文静的文雯,爽朗的杨志龙,懂事的斯文川,心直口快的陈西西……孩子们,这个班正是有了你们每一位同学才显得生机勃勃。老师在此无法用笔来一一抒写你们,只希望我们一起携手,走向美好的未来! (记者赵亚辉采访整理)

 
稿源: 人民日报 编辑: 赵晶
 
  多彩班博  
祖国在我心中
妈妈 您辛苦了
天津意式风情街
安全自护小常识
  博文推荐  
·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彩博文推荐:我爱祖国 我要争当好儿童
·小贴士: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十二种方法
·讲故事:听听5个受益匪浅的寓言小故事
·美德培养: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图文并茂  
青春期酗酒的危害
青少年要防范毒品
过早骑童车毁腿型
儿童口吃四个因素
 
关于我们 | 关于班级博客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