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未成年人服务网 > 我爱我家 > 家长课堂 正文
被误读的挫折教育
2008-07-30 17:17
  

  暑假期间,名目繁多的“挫折教育夏令营”再度成为热门,很多独生子女家长希望通过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变得“更懂事”、“更老实”。据了解,很多曾经参加过夏令营的学生往往只在夏令营前后几周内表现得比较理想,往往是新学期尚未开始,“挫折教育”的效果就逐渐退化了。

  专家认为,“挫折教育”的效果和多种因素相关,而家长对“挫折教育”的误读,是中国式“挫折教育”难以见效的主要原因。

  溺爱不减,挫折无用

  多数家长并不关心夏令营的内容,他们往往抱着“去吃点苦,回来可能就不一样了”的想法,盲目将子女送入“吃苦夏令营”。这种忽视本质重表象的心理导致家长在子女走入“吃苦夏令营”前后变得更加溺爱子女。

  “一些独生子女并不愿意在暑期参加挫折教育的集训,为此宠爱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参加到劝慰孩子的阵营中。由于长辈们的内心也舍不得让孩子‘受罪’,对孩子的劝慰往往就变成一种错误的心理干预。一方面,家长们表示我们爱你,愿意满足你的所有愿望;一方面家长又强调,老师或者培训师说你应该接受一些挫折教育,所以就去吃点苦,反正就十几天的事儿!”一名夏令营的带队老师无奈地表示,家长在子女参加夏令营前后给予了更多的溺爱,外界给予的挫折教育效果并不明显,而且还会很快在家长的“怜爱之心”下消失。

  迷信集训,全面放手

  除了在参加夏令营集训活动前后,家长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外,很多家长的消极态度和对“专家”的过度迷信,同样是曲解了挫折教育。

  由于工作忙碌、生活节奏紧张,很多年轻的家长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在家庭教育中。有些时候,这些家长习惯依赖教师完成对子女的教育。他们的口头禅是:“我也不懂”,“我们哪里知道”,“我们就相信您”,“把孩子交给您,我们就放心了”……这一类家长同样抱着把子女“托付”给“吃苦夏令营”的初衷,认为只要让子女进了夏令营就可以一劳永逸,既不了解挫折教育的相关知识,也不愿进行任何配合的工作。这种全面放手的态度不利于巩固教育成果,更无法让子女获得对抗挫折、压力的能力。

  专业面前,家教让步

  过分相信“吃苦夏令营”的结果就是家庭教育无法跟进。“吃苦夏令营”对于青少年而言是一种事先有心理准备、有团体动力的活动,在有意识地接受“挫折教育”的前提下,他们将会学习到一定的应对困境的能力。然而事实上,人们可能遭遇的挫折往往是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短短十几天的夏令营能够从物质环境、体力耐力方面对青少年进行考验,然而却不可能预设所有的挫折情景。

  真正的挫折教育应该是抗挫折能力教育,人为给孩子设置障碍违反了挫折教育的初衷。一般而言,只要家庭不是太过于溺爱子女,不给子女过大的精神伤害,青少年是能够自主应对成长过程中的意外挫折的。对于承受能力已经降低的青少年,“挫折教育”虽然是必需的,但其教育效果却并非“吃苦夏令营”能够达到的。专家认为,培养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还是应从青少年身边的小事做起。

  言传身教,直接体验

  专家建议,家长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子女承受挫折、应对危机的能力:

  一、经验传授,心理预防。家长应该将自己成长中的经验、教训与孩子进行交流,让他们知道,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须承受的。

  二、及时放手,经历挫折。家长不应为子女寻求捷径,而应为子女制订目标,鼓励他们勇敢尝试。

  三、沟通及时,适当鼓励。当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家长应及时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总结原因,及时对不良情绪加以纠正。

  四、善于发现,适度赞扬。家长应该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的优良品质进行适度赞扬,就能够强化孩子的“优势”。

  五、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把青少年锁在家里对他们的成长有害无益,当他们走入集体生活、走向社会时,会出现不适应,甚至在人际交往能力上被否定。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同学、老师交往,勇敢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摔倒并不可怕,甚至是正常现象,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有勇气继续走下去,才是“挫折教育”的真正目标。

 
稿源: 北方网 编辑: 赵晶
 
  多彩班博  
祖国在我心中
妈妈 您辛苦了
天津意式风情街
安全自护小常识
  博文推荐  
·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彩博文推荐:我爱祖国 我要争当好儿童
·小贴士: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十二种方法
·讲故事:听听5个受益匪浅的寓言小故事
·美德培养: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图文并茂  
青春期酗酒的危害
青少年要防范毒品
过早骑童车毁腿型
儿童口吃四个因素
 
关于我们 | 关于班级博客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