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 > 未成年人服务网 > 家长网校 > 家教会学苑 正文
学会关爱,在服务他人中完善自我
2007-05-22 15:54

  当孩子来到世上,首先感受到的就是父母之爱、家庭之爱,是成年人对他无数的奉献。正是在享受爱与奉献之中,孩子渐渐长大。与此同时,孩子也需要在对他人的关爱中,更深刻地了解爱的真谛、学会关爱,在帮助和服务他人的行动中凸显个体价值、完善自我。可是,社会现实告诉我们,许多父母给孩子的爱是不完整的,孩子只知道接受爱,却不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之爱。

  不久前,多家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典型事例:青海农民陈邦顺有三个儿子,只有大儿子小良考上了大学。为了供小良完成学业,年近50岁的陈邦顺和病弱的老伴不得不卖血换钱,连续六年,卖出的血量能装满两个汽油桶。然而,明知父母艰辛的小良却整日沉迷于网吧,荒废了学业,直到被学校认定为自动退学。当央视《聊天》节目播出陈邦顺的泣血呼唤时,小良竟然对千辛万苦找到他的央视记者说:“我爸在电视台这么说我,他有病,我父亲是一个残酷无情的人……”

  为什么孩子不懂得孝亲,心中没有父母?是谁播下这无情的种子?——是父母自己!在许多父母看来,我为孩子付出是心甘情愿的,不需要孩子回报。从父母的角度而言,要有这种对孩子的无私之爱。但是另一方面,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却忽视了如何让孩子懂得父母之爱、学会回报父母之爱的引导。结果是,父母们的爱从孩子那里换回的并不是他们希望得到的东西,父母的付出与孩子的回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谈的上爱人民、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呢?又怎么可能取得人生和事业上的成功?

  也有的父母总在给孩子灌输这样的认识:“帮别人会吃亏”,“好心没好报”。现在社会上确实不时地发生这样的事:一个好心人,把一个摔倒的老大爷送到医院,可是老大爷的家里人非说是他撞倒的,要他出医药费。由此一些家长就认为教自己的孩子爱他人、帮别人,就是教孩子“学傻”,担心孩子独立走上社会后会“吃亏”。他们常对孩子说:“现在的社会太复杂了,好心没好报,你可少管闲事!”甚至有的父母还通过自身的行动,做出一些错误甚至恶劣的示范。这样的想法与做法多了,潜移默化之中就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便形成对爱人、帮人的逆反,对身边的人的戒备,不利于与别人友好相处、不愿意为他人奉献、服务。

  有时候,孩子愿意为同学服务,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却遭到父母的阻拦。在一些父母看来,孩子的学习和特长培养是主要任务,没必要在那些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事上耽误功夫。有的孩子竞选班干部,父母极力反对。告诉孩子“做了也不加分,得不偿失。”这就使孩子产生了做好事、服务他人“是额外的事”,“是做给别人看的”认识,以及对奉献、服务的误解。

  孩子的爱心是从小塑造的。要在孩子心中播撒下爱别人、关心和服务别人的种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懂得对父母之爱的回报,进而孩子便逐渐学会对别人的精神世界抱关心的态度,始终把别人的欢乐和疾苦放在心上。父母可以从日常生活动的小事着手培养孩子。比如爸爸下班回家了,让孩子为他递上一双舒适的拖鞋;妈妈蹲着洗菜的时候,让孩子搬一个小凳子给妈妈坐;奶奶给孩子买的好吃的东西,让他跟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这些事情尽管微不足道,当孩子这样做了之后,如果父母对孩子表示赞许、感谢,孩子就能在心中留下一个关心父母、为父母做事能使父母高兴的印象。开始也许这种印象很浅,久而久之就会成为终身难以磨灭的烙印。有人说,爱是一个大口袋,装进去的是满足感,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幸福感。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并不觉甜,更不懂得珍惜。一旦父母学会接受孩子的爱,孩子的价值得到体现,才会产生无比的快乐!

  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特别是夫妻之间相互恩爱、体贴,对于培养孩子的爱心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餐桌上,妈妈在给孩子夹菜的同时,也先给奶奶夹一筷;出门前,在给孩子整装的时,也不忘叮嘱爸爸一句;爸爸外出购物,在给孩子买玩具、衣物的时候,跟孩子商量给妈妈买一样什么东西;一个西瓜切开来,总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如果谁不在,留下一块让他回来吃……这看似简单、随意的做法,是对孩子最好的示范,爱他人的情感和行为就是这样孕育的。吃饭的时候,准备一个“公筷”或勺子,由孩子来掌管,从小事开始让孩子懂得和学会照顾别人。

  孩子服务他人习惯的养成,往往不是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而是靠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一天天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反复的过程。在这方面,家庭是最好的场所,给孩子为父母服务的机会是最有效的方式。此外,家长要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积极鼓励孩子主动地、愉快地参与道德实践活动,把帮助他人当作快乐的事来做。比如同学的数学题不会做,主动帮助他;亲戚朋友生病,带孩子前去探望;让孩子亲自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捐物、捐钱、捐书,让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心等等。孩子在实践中获得的积极体验越深刻,维持的时间就越长,对道德行为影响就更深远。关爱他人,快乐自己;服务他人,完善自我——这是孩子应该懂得的与他人相处的基本信条。

  (原创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供稿。更多内容参见《给孩子的心灵甘露——社会主义荣辱观知与行》,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稿源: 北方网 编辑: 李晓明
 
  多彩班博  
祖国在我心中
妈妈 您辛苦了
天津意式风情街
安全自护小常识
  博文推荐  
·低年级的孩子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精彩博文推荐:我爱祖国 我要争当好儿童
·小贴士: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十二种方法
·讲故事:听听5个受益匪浅的寓言小故事
·美德培养: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图文并茂  
青春期酗酒的危害
青少年要防范毒品
过早骑童车毁腿型
儿童口吃四个因素
 
关于我们 | 关于班级博客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北方网 津ICP备07002952号